今天在高中礼堂听了名师的课,也听了专家的讲座,感觉挺有收获。
名师讲课还是挺有一套的。他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虽然仅有十几名学生,但相信给他们七八十人的大班,他们仍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将课上出新特色。
专家讲的更切合我的内心,虽然是讲小学生写作文,如何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他给出的方法是每天三五句,每天的喜怒哀乐均可成为素材,时间久了,这每天的三五句便累积成了素材库。仔细一想,每天三五句,不难写呀!
我窃把现在的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从每天的三五句开始吧,因为我实在像一口空空如也的大锅,急着煮饭,却无米下锅。请愿谅我小学生的水平,我不想让自己的笔再钝下去,也不愿让自己的心再空下去。
至于教学生写作方面,确实不错,写作是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的,正像鲁迅有鲁迅的特点,巴金有巴金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语言的天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不同的生活。我会坚持与学生共同阅读,也会更加支持学生独立阅读,更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真实的语言与感受,而不是非要在一定的条条框框中限制学生的思维。
正像专家举的例子,一名小学生的作文:“如果你认为最热的地方是非洲,那你错了,因为你没有到过我们教室。”
这是文章的开头,看的出来很吸引人。往下读,小作者一五一十将教室没空调,只有两台风扇拼命转圈,却难敌五六十人呼出与散发的热气。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人们悄悄带入那样的教室,同孩子一起感受并忍耐那份酷热。
小作者写了如何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去老师办公室抱作业,如何故意磨蹭,虽然她一直眼就看见了作业本。写她如何深吸一口气,写她走出办公室的恋恋不舍。语言既真实自然又生动有趣,但在最后明明有一句不协调的声音:“虽然老师办公室这么凉快,但老师因为要给我们上课改作业,在里边待的时间也很有限。”
这明显是狗尾续貂。是的,是老师加上去的。为什么?办公室有空调凉快,教室没空调很热这是实情,为什么不让学生说出来?为什么觉得不好意思?这又不是老师的错!
想一想,我们不都这样做过?学生写老师生气的样子,不让写,有损自己形象。学生写老师批评自己,不让写,显得自己不温柔。学生写被罚抄十遍作业不让写,涉嫌体罚与变相体罚……
加在老师身上的桎梏太多了,于是老师反手将一部分加在孩子身上,限制他们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语言。所以每次写作文,孩子都会咬笔杆,伤脑筋:写什么呢?
走在小区里,阵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它们在该开花的季节悄悄绽放。几个孩童在追逐嬉戏,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听单田芳的评书。每个人都做着自己年龄该做的事。此刻,节日的小区反而多了几分安静。
抬头看,今晚天上的月亮不是太圆,我知道它有圆的那天,不在今天,便在明天,或者后天。
孩子的成长不需拔苗助长,也需给他们适合自己的土壤。
我希望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写作文不再皱眉叹息写什么好,我希望也相信我不再因为无米下锅而自暴自弃。就像今天,本来认为只能写下三五句,结果写了好几个三五句。就像明天,我会给学生充分吐露心声的机会。就像以后,你我他都会逐渐改变。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吗?
网友评论
以欣赏的眼光
看待学生真实的语言与感受
不要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