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是二十四节气之十六——秋分。
秋分之日,昼夜等长。
秋分过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古人认为,秋分至,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此时,秋色渐深,晨露渐重,当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自古以来每逢秋至,总会给人以某种结束或者开始的仪式感。
叶始黄,终凋落,春日绿意渐远。
雨微凉,哀怨长,盛夏激情不再。
古代的仪式往往与祭祀神灵有关,秋分也不例外。
古人常说“春祭日,秋祭月”。在古代早期,秋分之时便是祭月之日。
远古初民,畏月之高,尊月之洁。月作为天体被人格化,称为月神。
这一天,人们往往瓜果陈庭,焚香叩拜,仰月祭神,诚心祈福。
中秋节,便是早期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此,中国农民也拥有了专属自己的节日。
秋分这一天,也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
秋分之日,稻谷丰收千仓满,瓜果飘香万户欢。
农民喜迎丰收,以节庆祝,把酒言欢。
这一仪式,体现国家关怀,展现秋收成果,增加了农民劳动者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个季节有着一个季节的特质。
秋分,将秋天一分为二。像两个姑娘,一个清纯,一个冷艳。
秋意初微时,凉风习习,像姑娘的马尾刚从眼前甩过;薄雾初升,像戴着面纱的异域少女曼妙的舞姿;白露似琼,又是哪位消瘦伊人令人生怜的眼眸。
秋深意浓时,时而疾风骤雨,像位挥斥方遒爱憎分明的巾帼女郎;时而万里飞霜,又似飞檐走壁剑指天涯的江湖侠女;时而落英缤纷,恰如身披华彩的绝世佳人。
秋分,断开了秋的两种美。一种藕断丝连,是炎与凉的缠绵;一种转身诀别,是头也不回的凄寒。
有谁知道,究竟在这般秋景里,藏着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秋分时,凉意浓,雨露古城;万叶落,金菊芳,惹人心疼;尚记得,那年那天,醉相逢。
站在秋之分界,路遇何人,与谁相逢,皆是缘。
【听云说】
遇见更美的自己
文艺|美学|纪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