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发区方向走,车过海湾大桥,再往东一直走大约三四公里,就是海湾大桥与海东大道交叉的红绿灯。往左,进入宽阔美丽的海东大道,直达广湛高速入口,广湛高速入口旁,就是官渡镇了。从仁海花园到广站高速的这一段路,骑行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开车的话,20多分钟即可。
于天清气朗的下午,骑上单车,一路追风而进。随着车轮的转动,两边风景次第展开。车过海东大道往官渡方向的第一座大桥,桥两旁可见明静如湖的水,偶有沾水而过的白色水鸟,栖息于绿色的红树林枝头,一副美丽的湿地公园景象。水里,生长着鱼虾蟹贝,这是湛江人引以为豪的各种海鲜。此处乃美丽的龙王湾,碧水汪汪,绿色点点,蓝天白云映衬期间,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画卷。继续往前,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山岭和树木,淳朴的乡村,靓丽的民房,坐落其中。绿色的树,纯净的水,蓝色的天,还有古色古香的村庄的门楼,这一一展现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平坦开阔的道路,行起车来令人神清气爽,脚底生风,犹如踩了哪吒的风火轮一般,很快就到达官渡古镇了。海东快线连接官渡与南三岛,从龙王湾至广湛高速公路入口的这一段,基本上等于是官渡的门口花园了。
官渡官渡,官方授权的古渡,肯定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人们对官渡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官渡蚝”。多年前,我曾在官渡生活过一小段时间,最喜欢的就是这让人回味无穷的官渡蚝了。每到收获季节,官渡段的国道旁,总见一堆堆的鲜蚝,现撬现卖。每一只蚝肉都肥美多汁,白嫩细滑,一见即可想象它们的入口即化之感。在西菜里,蚝是可以生吃的佳肴。法国人把它冰镇了,洒几滴柠檬汁,配上好的葡萄酒。《我的叔叔于勒》里,他们在船上买上矜贵的一只两只“牡蛎”,直接撬开了就送进嘴里。而湛江人最喜欢的是蚝煮韭菜、铁板烧蚝、全壳烧蚝、半壳蒜蓉烧蚝等等,无论怎样烹调,总之还没开始吃,就几乎已经尝到了那股鲜美了。广深等地的朋友,每次来到湛江,还没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嚷嚷着要去吃烧蚝,谓之“湛江美味,便宜好吃”!更神的是,某年在人潮涌动的上下九步行街,居然可见“官渡烧蚝”一摊档。去到广西的凭祥,O!我的天,一辆夜宵车叮当叮当地过来,睁眼一看,居然有“官渡烧蚝”四个字!话说,官渡烧蚝真的那么有名,到了这边陲之地都有人知道它吗?!
其实,官渡蚝成名已久:早在1951年,勤劳勇敢的官渡人民就建立了湛江地区的第一个蚝场“官渡蚝场”。最初插养,从蚝苗到养成大蚝需要三年;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蚝民于1987年起创造了吊养的方式,蚝的生长周期只要一年,大大提高了产值,官渡也成为全市最大的鲜蚝生产基地。
除了驰名在外的“海上牛奶”——鲜蚝,官渡还是对虾的养殖基地。2013年,官渡水产量高达12254吨,总产值约1.16亿元。官渡还盛产香蕉、龙眼、荔枝、火龙果、小番茄、霸王花等特色经济农作物,农民年增收3000多万元。
在生鲜电商做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官渡的水产品和农作物是否可以搭载电商平台的快车,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官渡笔架岭,笔架岭上青云庵,笔架岭下山咀村,颇得文人骚客之笔墨。在此笔者不再赘述了。只记得大约十年前,我曾经带领一班徒弟在笔架岭脚下的德育训练基地军训。夜晚旷野的风吹过,很有苍茫之感。军训最后阶段,队伍穿过山咀村,拉上笔架岭的野林深处搞活动,经过青云庵,见一五六岁模样的光头小尼立于庵前。那是青云庵的主持慈悲为怀收养的孤儿之一。如今时日,小尼该已长大成人了吧?是日重游笔架岭,观得青云庵已旧貌换新颜,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新大殿,香火鼎盛。托梦石的传说,承载着民众读书求学的理想,文脉不辍。
今天的官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官渡工业园、官渡特色农林养殖产业及其它产业,必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飞跃,人们生活,必将更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