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位韩国人,名叫李柳南,她是一位儿女双全的妈妈,本人毕业于教育专业的高才生,终身教育博士,首尔一所知名小学的校长,她包揽各种教学比赛的第一名,只要带班必定成绩第一,成为家长们追捧的明星老师,她出版的《55个给孩子的学校生活成功策略》成为畅销书、家长们必备的葵花宝典。
高三的儿子是学生会会长,成绩名列前茅,名高校的后备队员;高二的女儿也是名校中学生。
这样的个人成就和实战育儿方法,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推崇和效仿?
就如同电影剧情反转,这本《成功策略》出版的同时,高三儿子提出退学,高二女儿有样学样也提出休学。
长达一年半时间,两个孩子就在家里吃,睡,打游戏,看电视电影,慢慢发展到游戏成瘾、影片中毒。
期间,妈妈三次昏倒送往急诊室,三次被车撞,三次开车撞了其他人,还动了两次大手术。
两个孩子看到如此的妈妈却仍旧无动于衷。
极度痛不欲生时,妈妈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教练式辅导,这个课程彻底改变了妈妈,写下了这本书《妈妈的悔过书》!
除了心理学家武志红几次推荐了这本书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沃伦巴菲特和马云都说过类似的话:想要成功就避免失败,不要去看成功的案例,因为那有个体独特性,多看看那些失败的案例,找出那些共性,避免这些失败的共性,那就更容易走向成功。
这个道理,和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具备错题本一样的道理,对的题目总是做对的,而错的题目会一错再错,找出错误的原因,提高正确率,那么我们的分数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妈妈在这门“父母教练”课程中,彻底醒悟到之前的教育模式:
1,孩子是自己炫耀的工具,是成功教育的证明,是自己职业的最强说服力
妈妈当时的理念:孩子读书必须好,必须拿很多奖,必须是学生干部。
每次学校干部选举前,妈妈强迫孩子必须参加竞选,为他们修改补充,然后熟练背诵。
儿子多次竞选成功,得票分数之高成为传说,妈妈成为业界争相邀请的“选举战略家”。
2,军事化管理,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家里充斥着指示,命令,确认,催促的语气,孩子们就是遵守纪律的士兵、听话的奴隶。
军事化管理模式期限一过,孩子开始逆反并积极反抗。
儿子从消极抵抗到强劲反抗,女儿从自残到崩溃。
随着子女的变化,妈妈从起初的痛骂,到逼迫到哀求,再到痛哭流涕到后来的惊恐,到子女出现自杀倾向,妈妈终于止步开始自我反省。
妈妈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父母,而是极度恐怖的管理者、监视者和统治者。
一直疏忽的两件事:从没有真心称赞过孩子;从来不曾好好看过孩子,和他们认真对话过
妈妈的自我反思自己的人生原点:
原生家庭和学习环境
父母的重男轻女,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拼命学习;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选择了不被人看重但有奖学金的教育学校,因为自卑而更渴望超越。
(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本非常出名的书《自卑与超越》,我们往往会选择两种方式来面对内心的自卑。一种是营造内心的优越感:比如我只要不去努力,就不会暴露自己的能力不足。一种是追求外在的优越感,比如我必须要比别人努力和成功,才可以掩盖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两种表现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害怕自己能力不足带来的自卑感。同理,当我们害怕受到别人伤害时,既可能通过封闭自己来营造内心的优越感,也可能通过伤害和报复他人来追求外在的优越感。)
当作者有了孩子后就渴望子女能完成自己的心愿,进入名校或是美国常春藤大学就读。
她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来实现自己渴望超越的心情。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父母的觉醒》《母亲进化论》的作者莎法丽-莎芭瑞分析道:
为何他们无法豁然接受孩子原来的样子,因为他们本身还未接受自己原来的样子,主要的挑战在于我们的孩子并没有成为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大多数父母从小就被灌输要追求卓越的成就,他们很难理解他们的动力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来自于他们的感觉不足,他们的恐惧以及缺乏感。只是他们从小被灌输要弥补一切的不足,他们从来没有机会从遭遇自己的平凡中走出来,然后他们开始跟孩子们沟通,跟那些自认平凡或者自觉不够好的孩子们沟通,这时他们忽然觉醒,这种缺憾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找到源头,我们就可以开始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固化思维逐渐转化为成长型思维,这位妈妈开始变为学习型妈妈。
她参加各种课程,也参加沟通课程,一步步学习,这位妈妈接触到了全新的教育领域。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美国梦”为主题,对一千六百五十四人做了问卷调查。
其中有一题:“你觉得怎么样才算是成功呢?”
出现了以下答案:
第二名 拥有幸福的婚姻
第三名 拥有幸福的人际关系
第四名 尊重自己的朋友
第五名 处在自己所属领域的巅峰
第六名 拥有权力或是影响力
第七名 金钱
第八名 名声
那么第一名是什么呢? 就是“成为受到尊敬的父母”。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受到子女的尊敬?
“自我努力成长,再将拥有与他人分享”
我们家长到底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怎么样的人呢?
如果想把孩子教养成品行与能力兼优的人,那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让孩子有自己思考、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也就是把他们教养成拥有“自我主导学习能力”的孩子。
作者的这两个孩子休学原因,因为他们一直在他人主导或妈妈主导式的学习生活中。
孩子们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兴趣班或者在兴趣班的路上,就根本没有机会去培养自己思考、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习惯了只是依照父母或是老师的吩咐,走上父母和老师安排的道路,无法自己做出选择,被迫依赖他人,不断发生遗憾结果,最终浪费时间、金钱、精神还有人生。
自我主导学习能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动机、行动、认知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动机”
如果孩子能自己想要去读书,用当下的话来说,这个孩子是来报父母恩的。
那如何赋予孩子动机呢?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发动机,如何启动引擎呢?
激发孩子动机有两个条件:自信和目标。
1.自信从何而来? 称赞而来。
得到肯定、尊重、支持和称赞的孩子自信比较多,还是受到鄙视、嫌弃、指责、轻蔑的孩子自信比较多呢?
当然是前者,自信的形成,后天的影响比先天更大,做某件事时得到称赞,自然就想把它做得更好。
爱迪生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鸡窝里孵蛋,妈妈耳边轻声问:你怎么会有这么新奇的想法呢,以后一定会完成什么了不起的事呢!
孩子们会做的事情都类似,得到父母肯定孩子的行为,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培养出做事的动机。
肯定、尊重、支持、称赞不仅是培养自信的核心要素,也是教练式辅导的重要技巧。
我们会花很多金钱和精力让孩子上培训班,却不愿意花点称赞的语言给孩子,实在是太可惜了。
2.不要说仇人的话语。
听着“仇人的话语”长大的孩子,总是会寻找到最佳时机来报仇的。
作者的两个孩子都是选择了妈妈那本傲娇之作推广后,用休学来报仇。
真正的称赞是转换视角。
这位妈妈看到自己两个孩子拒绝上学,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学生非常了不起,能每天都来学校,恰恰这一次转化让她重新获得生命力。
她感恩自己能和孩子在一个空间呼吸,感恩孩子们能与自己作伴,感恩每一天,源源不断的赞美之词喷涌而出。
当我们用这样的称赞来填满日常生活时,孩子潜在的能力也会被唤醒。
3.称赞训练
练习感谢所有看到的事物,称赞所有相遇的人。
以色列人一旦怀孕,就会告诉孩子,他是多么珍贵的存在,继承的是多么伟大的民族血脉。
而且以色列的教育重点在于,让孩子擅长的项目发挥得更好,这就是“生涯规划教育”。
找出孩子擅长的部分予以称赞,能极大的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能弥补他的不足。
赋予动机的第二个因素就是目标
让孩子投入自己擅长的事。
了解孩子擅长什么,就是营造出能让孩子自主选择的环境,然后通过孩子选择的事物,仔细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
陆仙人,从乡村走出的超模。他从小就是特别喜欢模特的表演,然后自己琢磨,把各种材料制作成衣服,以大山大水,农田,工厂为走秀背景,拍了很多视频,结果从抖音走红到海外,引起大量粉丝的关注,国际时装秀。
我们很多家长的目标就是把孩子推入学校,但是孩子的目标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孩子好不容易进入大学后却被退学?
2020年12月一则新闻南昌航空大学勒令21名学生退学;南方医科大学11名博士被学校勒令退学
2020年以来,不少高校都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回复里面就提到了大学生增压的问题,不能把不合格的毕业生流出社会,宁可退学千人,不能给他们轻轻松松就混个毕业证书。
作者也提到了孩子没有目标,又没有理由,念书还有啥用呢?
建立起目标,找到该去作的理由,才会有所行动。
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角色呢?就像教练一样。
举个例子,郎平,她当年无论带哪个排球队,都能取得世界优异成绩。
在电影《夺冠》里,
剧中,郎平在车上给大家一份问答题,你爱排球吗?你是为谁打球?
。。。。。。
你品,你细细的品,这句话和“你爱学习吗?你是为谁学习?”是不是一样?
次日,一名队员明确告知郎平,我不爱排球,当场退出排球队。
朱婷的主攻手天赋是被郎平一眼发现的,并觉得她和年轻的自己非常相像。
面对这张布满灵魂拷问的问答题,朱婷和队友的一番话就如同现在学生们的写照:“我去篮球队,他们说我太单薄;我去皮划艇队,说我的脚太长,所以我就来了排球队,可打排球,又说我太软。”
恰如,现在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任由家长和老师来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漳州排球基地的训练场上:
“为什么打球?”郎平一遍一遍地质问着朱婷。
起初朱婷无动于衷,直到郎平的语气越来越严厉。
“为我爸妈。”“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郎平满意,她依旧满脸严肃。
“成为你,你满意了吧?”朱婷愤然怒吼,现场一片愕然。
成为郎平,是许多女排队员的梦想,但是郎平却对朱婷说:“你永远成不了我。”
这并非郎平的自傲,这是真实的人生。
“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一个优秀的教练,不仅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还有一双发现天赋的眼睛,更是一名哲学家。
她提出很多启发式的问题,让队员自己思考。
(朱婷不仅仅有年薪,还有很多赞助。朱婷作为一个成功的运动员,在收获冠军的同时也获得一些赞助,这些赞助的金额应该不会低于她在球队中的年薪,所以每年收入也在百万之上。)
教练式父母也经常需要问孩子这些问题,帮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好的对话能让彼此成长,父母与老师找出帮助孩子的方法而努力,当孩子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变得更加成熟。
教练式父母要把焦点放在孩子想要做什么的敏感期,而不是父母认为的关键期。
教练式辅导的核心三要素:自己选择,支持性回馈,成就感
基本哲学一:给与选择
就是相信孩子具有各自不同的潜力,相信孩子同时也将选择权交予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这么一来孩子就能培养出自信。
比如说:吃完饭去写作业吧,或者说:吃完饭去运动吧,
我们改成教练语言:吃完饭我们想做什么?
想吃什么,想做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里,想买什么,这所有的事物,应该从小开始给与孩子选择的机会。
基本哲学二:给予支持性的回馈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孩子吃完饭后想打游戏,通常父母会斥骂孩子,那么教练式父母怎么做呢?
你想打游戏啊?最近有什么游戏比较好玩呢?你为什么喜欢游戏呢?玩多久比较好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后,在从中延伸出对话的机会。
孩子说:妈妈,我玩一个小时就好。
妈妈回答:你想玩一个小时啊,可是妈妈想说你还有功课要做,还有习题要写,做得事情很多,如果玩一个小时的游戏,今天要做的事情没有做完,或是做得很晚,我担心你明天早上会爬不起来,你觉得呢?
这么说之后,让孩子自己调整时间。
教练式辅导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而是支持,肯定孩子说的话,协助他独立思考并做出准确的选择。
每个人做选择都有原因和理由,对于选择给与尊重后,再询问理由引导孩子重新思考一次,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基本哲学三:让孩子感受成功
对于孩子的选择,若能给与支持性的反馈,孩子就能感受到成就感。
如此一来便赋予了动机,也有益于孩子尝试学习其他的事。
作者学了教练式辅导,开始能够倾听孩子的话,结果听到了令人最痛心的事情,她的儿子说:妈妈我当时就是想活下来,只要去学校就觉得快要死了,所以才想休学,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理解我,听我说话。
作者听到这段话后,内心就如同被撕裂一般, 没想到人前让她骄傲万分的儿子竟然过的如此痛苦不堪。
儿子真正的内心是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作者开始鼓励儿子,并为他的兴趣前后奔走,一起找老师。
孩子学得不亦乐乎,对妈妈说:我直到现在才有了活着的感觉。
然后还向妈妈鞠躬道谢(这是多么大的反转)
写在最后:父母给与孩子最好的资产,就是让他们看到父母幸福的模样。
我们家长与其两眼盯着孩子,不如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经营好夫妻关系。其他的,孩子自然就会看着学着,接着顺利的成长。
孩子们做回自己,他们就能感到自足,他们拥有通往完满自足最单纯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