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有时候会莫名的忧郁,有时候会莫名的情绪暴躁,性格优柔寡断。我曾以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错,直到无意中读了《为何家会伤人》《无声告白》后才得知原来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和她的家庭息息相关。
我曾以为原生家庭所造成的性格缺陷会伴随我们一生,无法更改,直到看了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后,才知道这并非无可救药,我们需要直面真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51734/dd83ed73c03c9ccc.jpg)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在第二种家庭中这些种子会长成无形的杂草,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入侵我们的生活,侵害我们的自信和自尊,影响我们的生活。
就像武志红在书中作序说的: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你的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家庭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01 你要相信你不是一个人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这样,当我们向朋友倾诉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对方讲的道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实际上,大道理人人都懂。只是有的时候就是不开心,就是不想去想那些大道理,就是想放纵一下自己。就是想吐槽,想发泄,想倾诉。而如果对方告诉我们他也曾经历跟我们一样糟糕的事情,我们就会被神奇的治愈,会意识到遇上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倒霉,而是因为这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同样我们要知道遭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导致性格缺陷的并不是个例,在世界的各个地方都在发生着。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阐述了很多因为原生家庭造成性格缺陷的例子:
戈登,一个三十八岁的成功的整形医生,他脾气暴躁,难以控制,常常突如其来爆发和毫不留情训斥妻子,导致婚姻破裂。他性格缺陷是怎么造成的呢?过去他的父亲常常对他大吼大叫,每周会被父亲用皮带抽打两三次。
桑迪,二十八岁的花艺设计师,相貌出众,却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害怕失败。性格养成原因:高中时每次和男孩出去父亲就骂她是婊子,没完没了的责骂,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自暴自弃有了孩子做了流产手术。此后父母常拿流产这件事责骂她。
路易斯,四十五岁的女士,和第三任丈夫离婚了。为什么她的婚姻如此不畅?原来她幼年时父亲十分疼爱她,可是在她10岁那年父亲失踪了。从那以后她心里就播下了一颗种子:关系越亲密的人,越会抛弃她。
莱斯,三十四岁的体育店老板,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不懂得如何和女朋友和妻子相处,导致婚姻危机。究其原因,在他幼年时,因为父母的不称职,他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更年幼的弟弟们。在成长过程中他从未学过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接受别人的爱。
伊莱是一个六十岁的商人,家财万贯,患有省钱强迫症。因为他父亲从小教育他:要把钱存起来,不能买奢侈品。
芭芭拉是一个三十九岁的作曲家,事业顺利,患有抑郁症。在她结婚的时候因为拒绝了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指手画脚,母亲记恨她,在患癌症时让亲朋好友瞒着她,作为子女却从别人的口中知道母亲离世的消息,父亲认为说她气死了母亲,强烈地责怪她。三个月后,父亲因悲痛去世。芭芭拉从此有了心结:是自己害死了父母。
格伦,小型制作公司的老板,性格怯懦,优柔寡断,爱发牢骚。他的性格是怎么养成的呢?父亲酗酒,每天晚上都会喝得酩酊大醉,他每晚都要和妈妈、姐姐一起照顾醉酒的父亲。可怕的是家人一致保守父亲酗酒的真相,摆出一副一家人都很好的假象。而且家人对他的生活不闻不问,毫不关心。
……
上述这样的例子在书上还有很多很多,而这并不只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里的故事,比如张韶涵,毛晓彤……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那我们要怎样修补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成为我们真正的自己?
02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的第二部分,在这个部分里苏珊·福沃德博士用真实案例提供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具体做法和行为策略。
第一:释放内心的悲痛与愤怒
面对自己遭遇,比如虐待,言语伤害,践踏我们的感受,推诿责任,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来去除父母加诸在我们身上的心理上的负担。那如何来管理愤怒呢?
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表达出你的愤怒;
增加运动量;
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
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信来发泄。写信给谁呢?写给侵害者,毫无保留地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恨;写给沉默者,这个沉默者是不闻不问的另一方,告诉他,作为父母没有照顾子女,没有保护好子女对子女造成的伤害;写给受伤害的孩子,深入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悲痛,抚慰自己。
第二:学会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试着幻想父母一下正在批评贬损你,要学会使用非辩护性回应。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者试图说服他们他们改变主意,那么你就给了他拒绝满足你要求的权利。以下是一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的非辩护性回应的例子:
噢,我明白了。
这样啊。
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
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让我想想。
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我觉得以上这些非辩护性回应不仅仅可以用在家人间,也可以用在和朋友产生矛盾时,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据以力争就会有答案,也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有道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
第三:直面过去,与父母对峙
我们可以通过写信告诉父母以前从未说过的话,内容包括:
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它就是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是现在我对你的要求。
而为了能够及时感知对峙是否成功,我们还需要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对峙。
为了面对面的对峙能够更加成功,我们需要事先做充足的准备:和朋友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准备好的台词,预测父母的反应进行练习。
实际上,与逃避相比,说实话能够带给人更多的平静。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那你就是胜利者!
我们要相信原生家庭无论好坏,都不会禁锢我们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走出受害者的位置,行动起来,不让那些糟糕的影响永远局限了自己的人生。
要明确当我们把父母的感受当作我们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我们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我们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驶。
纪伯伦有句话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愿我们能像《无声告白》中说的那样: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