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末,我收到了来自老家的包裹,是两瓶妈妈亲手腌的萝卜干。晚饭时,我和丈夫仔细咀嚼着这不远万里而来的珍品,“嘎吱嘎吱”,脆、咸、辣、甜、香,心里盛满了母亲的温存,我连声说“好吃!好吃!”,丈夫也跟着夸好吃,忽而想起,他已经好几周没有跟他的父母,我的家公家婆联系了。放下碗筷,我便撺掇着他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
丈夫是个内敛的人,他的感情就像是在地下的岩浆,炽热但是深埋地下。家公家婆也是一样,他们长期和土地打交道,也形成了敦厚、朴实、不善言辞的性格。多数时候,丈夫就算是给家里打电话,通常寒暄不到5分钟,便草草结束,挂断电话。
因此,丈夫就算是心里想念父母,但是也很少打电话回家。我性格热情,不太认同丈夫的行事作风,总想打破这样的局面。于是,我常隔不久,就会提醒丈夫和家里打电话。有时,他不听,我便自作主张拿着他的电话往家公家婆那儿拨打。
“妈,您儿子儿媳想你们了,我开视频,你跟我爸点一下,咱们对着视频聊聊天”我对着电话那头,热情地对家婆说,全然不顾一旁已经满脸通红试图阻止我这么说的丈夫。“哦……哦……他爸,儿子儿媳打视频要看咱们,你赶紧点开”电话那头的家婆,被我这突如起来的“想”字,闹得有些手足无措,语气里带着点紧张、意外,还有惊喜。
去年,小外甥给家公申请了个微信号,目的是为了家公和我们视频方便,但是家公不太会操作,也会心疼开流量的那点钱,所以微信号几乎就形同虚设。但是面对儿子儿媳突如其来的热情,老两口一反常态地耐心按照我们的指示,反复几次,终于点开了视频。
视频打开了,老两口面对镜头,神情有些局促,但是又难掩喜悦之情。家婆的脸上,泛着喜悦的光芒,家公呢,也把脸凑到镜头前,微微笑着,脸上的皱纹像是新开田埂中的沟壑,一道一道的。“爸妈,寿寿(我丈夫的乳名)想你们呢,嘴上常常念叨您二老。”,丈夫脸上一片绯红,左手在地下掐了我一把,右手却抢过手机,对着深情说“爸妈,你们身体还好吗?”家公家婆连声说好。我笑着退居一旁,看着丈夫脸上的笑意,心里很是欢喜。
“奶奶身体还好吗?”
“好——”
“大伯身体还好吗?”
“好——”
“隔壁叔叔身体还好吗——”
……
眼瞅着丈夫已经额头渗出些细汗,似乎再无话可聊,又不舍挂电话,预备要把全村的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状况挨个问候个遍,我马上向前去,把脸贴到镜头前,“妈,您做的咸鱼太好吃了,去年吃过了我总忘不了,您是咋做的呀”。家婆听到儿媳的夸赞,喜不自胜,电话那头笑得哈哈的。“孩子,妈妈也没啥秘诀,先……再……,你要是想吃,妈做好了,过几天给你们俩寄过去。”丈夫在一旁,看到自己的妈妈那么畅快地和我们聊着,心里也惹不住乐,之前的局促,和父母之间的隔膜似乎减少了许多,竟然破天荒地带着几分孩子的撒娇语气说道:“妈,那太好了,你儿就想吃这口。”一说完,家公家婆都在电话那天愣了足足有半分钟,接着就是哈哈地大笑,我也笑得直摸肚子,丈夫呢,也跟着呵呵傻笑。
就这样,我们和家公家婆聊天的话题从身体健康状况,逐渐拓展到美食、工作、日常事件的分享,甚至是思想的交流。一次,我们竟然与家公探讨起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这样深入的话题,聊天的时长也是由过去的5分钟不到逐渐延长,最长时还达到过两个小时,而且,每次聊得都很开心。
随着聊天的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专注于做家务的家婆,竟然也喜欢跳广场舞,一向沉默寡言,默默耕耘的家公,竟然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60多岁的年纪,还想要趁着自己还干得动,和村民合伙大搞养殖,真让人佩服他老人家的勇气和干劲!当然,他们也渐渐发现,原来,他们养育了这么多年的儿子,竟然有这么活泼的一面,他们的儿媳,竟然这么地可爱。
“喂……爸,您和妈最近咋样啊?”丈夫又一次拨通了家公的微信视频。
“哈哈,我们好着呢!对了,我给咱家里装上宽带了,以后啊,你们随时给爸妈打视频电话,网络一点都不卡,哈哈哈……”家公家婆在电话那头,笑开了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