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稍有一点不如意,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要想让他情绪平静下来,需要很长时间。
很多妈妈曾经也想我咨询,自己孩子情绪经常崩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没有安全感?我平时挺注意给他建立安全感的呀。”
“寻求关注?我们全家人对他的关注已经够多了呀。”
“敏感期?情绪也有敏感期吗?”
其实我想说,工作中我遇到很多这样的孩子,究其原因多半是家长一手造成的——“惯孩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惯”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1.习以为常,积久成性。”
“2.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
为什么“惯孩子”首先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呢?
事事包办,让孩子丧失了自我劳动的成就感。
小a已经三岁半了,可是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与其说不会倒不如说是没有机会自己尝试。每次出门前,需要动手穿衣服,穿鞋时,爷爷都以时间来不及了,为理由,帮助小a穿好衣服,鞋子。
可是最近家里人却发现,不仅年龄增长,小a的脾气也渐长了。经常和爷爷发脾气,说穿的鞋不对,穿的衣服也不对。爷爷不知如何是好。当然,爷爷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对孩子的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礼貌。
这里就要结合现代汉语对“惯”字的第一条解释了。
显然,爷爷对小a事事包办,小a早已经当成习惯了。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则小寓言。
小红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小明吃。开始小明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小红将鸡蛋给了小丽,小明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小红的,小红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习惯了得到,便会忘记感恩,处处包办,让孩子没有成就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疯狂增长的坏情绪。
处处妥协,孩子没有安全感。
小卢是妈妈从小一手带大的,妈妈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为的就是掌握最好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小卢上少走弯路。可是事情却事与愿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卢的妈妈平时很尊重小卢,关于小卢的一切,都会征求小卢的意见。比如穿哪件衣服,读哪本书,都要小卢自己决定(虽然小卢现在只有三岁半)偶尔妈妈替小卢做一次决定,比如天气太冷不能吃冰淇淋,冬天不能穿夏天的裙子等。也会因为小卢的哭闹,而无法落实。
在妈妈和小卢的僵持中,往往都是小卢胜出,妈妈永远都是妥协的一方,可是即便是这样,小卢每天仍然会从早哭到晚,每天都有一百件事情让她不如意。妈妈向我哭诉:
“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家庭环境自由平等,为什么小卢还是会情绪容易崩溃呢?
其实很多家庭都有育儿的误区,认为只要给到孩子自由与尊重,孩子就一定会释放天性快乐成长。
其实尚且年幼的孩子,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多时候他们是需要父母的权威和规则的。
比如父母规定冬天不可以吃冰激凌,那即便是孩子哭闹也不可以吃,如果第一次孩子哭一哭闹一闹就心软给他了,那下一次,她依然会用同样的哭闹方法来要东西,因为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也有可能成功。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的界限在哪里,只能用哭闹的方探测。其实如果父母有坚定的界限,冬天不可以吃冰激凌就是不可以,这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相反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界限的真实存在,下次他们再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就知道父母的界限在哪里了。
这种隐形的界限,很多时候会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当他们不用哭闹,发脾气,也能清晰的感觉到父母的界限。“坏情绪”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少。
如此看来,无论是事事包办,还说处处妥协都会滋长孩子的坏情绪,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一定要爱的有节制。
孩子情绪不稳定——多半是“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