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告诫学生:“大脑就像一台机器,越用越灵光,你不用,它就会生锈,慢慢地就转不起来了。”可是,如何让这台机器不停歇,一直运转呢?
魏书生老师说,他经常引导学生用《大脑用进废退》作为题目写文章,为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人的大脑也跟肌肉一样,越用,能力才能越强。每天坚持强记一些知识的人,记忆力一定比一般人强。
强记一些知识?对啊,班上许多后进生一学期下来,总是连一首古诗也背不会,何不也把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纳入每天的课堂之中?魏书生老师提到了“一分钟记忆力比赛”,我看这个方法就很适合每天在课堂上实施。
魏老师给出的竞赛方法:让同学们准备好纸笔,但暂时不用。请同学们坐直,等着老师宣布记忆内容,这时同学们全身心调整到紧张的参赛状态。老师拿一张大图表(现在可以直接用多媒体展示),上面写着互不相关的词汇,大家用60秒时间尽可能多地记忆,60秒过后,老师收起大图表,同学们开始默写。
一分钟记忆力比赛,时间很短,更能够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其中,即便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可以做到,说不定还能发现自己原来记忆力这么厉害?从而品尝到成功的欢愉。
当然,一分钟记忆力比赛,除了可以用互不相干的词汇,还可以是一段记叙文,或是100字以内的景物描写,亦或是一些毫无章法的数字。这样的比赛,可以做横向比较(同学与同学比),也可以做纵向比较(自我比较),其中自我比较更为重要。比如,有同学一分钟记住了8个词汇,下一次又记住了9个,甚至10个词汇,这就是进步。后进生在自我比较中,也可以慢慢品尝到成功的进步。
研究表明,许多有超常记忆力的人,都有持之以恒地强记知识的习惯。
例如,马克思喜欢背诵诗歌。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听从黑格尔的劝告,坚持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日久天长,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
再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经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猜出某一个典故出自哪本书。每天饭后,夫妻俩来到客厅,沏一壶茶,然后指着堆在那里的经史子集,随便说一桩史事,谁先说出这个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谁就先品茶一杯,答不出的,只能闻闻茶香,用这种方法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我总以为自己记忆力极差,难道是自己没有强记知识的缘故?记得去年暑假,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把在书上或是视频中看到的读起来沁人心脾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并决定要一天一段地背诵下来。结果只是背诵了两三段,便半路夭折,而后背诵的那两三段也渐渐忘却。想来,还是自己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后,还是要每天强迫自己背记一些东西,但一次不能贪多,关键在“坚持”二字。
等开学后,我也要在我的班上把“一分钟记忆力比赛”开展起来,希望通过这个比赛,能帮助同学们发现一个强大的、有良好记忆力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