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生活在大都市的普通上班族,虽然这里是我的故乡,没有那么多身处异乡的寂寞,但是同样背负着房子、车子、孩子、票子的无尽压力,每天上班打卡,下班买菜,外表从容地焦虑着未来,平凡的就像身边的路人甲。在而立之年回望曾经,自己二十岁之前的活动范围完全只在150公里之内:去保定探亲一次;随爸妈去天津两次,这就是全部的离京记录了。对于我,旅行,曾经真的是个梦。
直到参加工作时,我的终极梦想之地仍是上海,我觉得上海就像在天边一样遥远,这辈子能去看看就特别满足了。可以说对于旅行这件事,我的起点太低了,所以我总是从眼前做起,从现在脚下的路走起,从城市到全国再到出境,不跨越,不贪心,从某种意义来说也算对日后旅行规划和设定目的地倾向是一种帮助。
提起旅行,我们最先关注的应该就是“钱”和“闲”了,所以时下流行“等以后”的说法,等以后工作稳定了,等以后涨工资了,等以后结婚了,等以后孩子大了,等以后退休了,等以后……多少父辈的青春就是在等以后的岁月中蹉跎的。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可是,未来就是未知,有好有坏,如果我们抓不住今天,还会有明天吗,明天是能够靠弱小身躯掌握的吗。
这不是金钱和时间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尝试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或许新的观念可以让人有一番新的天地。
另一种涉及“钱”和“闲”的困惑,应该就是定位的矛盾了。
在我们的心中旅行到底是什么?是欧美国家的疯狂采购?还是热门海岛的奢侈享受?如果这是旅行的终极意义,那么不得不承认,确实需要大量的钱和闲,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无法启程了。那么,如果旅行的目的和意义只是行走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行走就是幸福,专注于体会世间百态,感受人情冷暖。
我的旅行足迹开始于生活的这座城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是不是该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起点呢。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选择市内著名的景点,做攻略游览,可以更详细的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不至于走马观花,也能为长途旅行攻略练练手。不单单是著名景区,一些藏于小巷子深处,鲜为人知的地方也别有滋味。例如:名人故居,老建筑,小寺庙等,需要我们在逛书店、泡图书馆、甚至刷手机看碎片化资料时时多留心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很多人疑惑如何发现这些小众景点,其实我说,只要真正热爱旅行这件事,就会发现。多添加一些旅行方面的公众号、登录论坛活跃的网站、查找纪录片、借阅游记等等,留心这些信息就是你的生活你的日常,像呼吸一样顺其自然,你的眼睛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事物,那么,你真的想看到吗?才是问题。
在周末也可以来一次城市远郊或周边游,曾一天往返白洋淀看荷花,一天往返滦州走古城,都是跟随现在越来越流行的户外团一起。很多人强烈排斥旅行社和各种跟团游,觉得旅行社也好,户外团也好,额外赚了钱还让我们很不自由,看不到东西,也接触不了当地人。其实我到觉得吸纳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才能更好的平衡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旅行。
跟团游比自助游便宜,这点毋庸置疑,对于刚工作或者房奴、车奴们来说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除非是经验丰富的自助游者,普通大众自己规划的行程真的就比旅行社的更加科学吗。如果不大量的了解目的地的风俗文化,历史沿革,自助游也仍不解其味。所谓的接触当地人,即时自助游也无非是在酒店办理入住,餐厅点餐时与当地人互动一下,其他似乎也就很少了。所以,不必盲目排斥旅行的方式,根据自己特定的情况搭配选择,才是一段既务实又难忘的旅程。
自古就有“浮生偷得半日闲“的说法,充分利用周末和各种小长假,忙里偷闲,切记不可懒惰。曾周末两日沈阳游,主要景点也能一网打尽;两日泰山游,三个半小时登顶;周末赏花婺源行,超级低廉的价格跟团撒欢了一次;周末安阳探古,凌晨抵达也不觉得辛苦。其实在合理计划行程的基础上很多旅程都是可以实现的。
崇尚年轻时应该多走艰苦线路,在艰难的处境和周遭中激发思考的空间,不要年纪轻轻的就享受奢旅的待遇,物质的完满容易蒙蔽心灵的出口。回顾十年足迹,能力所及之处,贫瘠颇多,或许贴近生活的真实要比空洞幻象来得更清醒。因为我在探索,往大了说是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活着,往小了说是生活的意义,该怎样活着。秉承其原则,结婚时的婚假,历年年假,国庆节,春节等各种公休假也都充分的被我张罗了起来。用婚假实现了两个人五座城十二日的蜜月行,年假去了丽江、西藏,各种公休安排了台湾、以色列等,算上偶尔公干的机会,日积月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上班工薪族,也还是可以有环球梦的吧。
我所定义的艰苦路线,就是不适合带孩子,更不适合老人去的地方,例如:高原地区、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相对穷苦落后的国家、治安较差的地方等。因为带着孩子太不方便,孩子大了我们就老了。年轻,就是穷游的资本,不怕吃苦,跋山涉水,辗转旅途,用热情、用体力去对抗艰难。也正因为年轻,没有中年人经济富足的底气,所以游览发展较慢的国家,是一种更加现实的选择。
旅行的钱哪里来?赚!自然不必说了,就说说省钱的一些小思路吧:
住宿:其实出门旅行最好是两人或者四人,无论是住宿还是租车都比较好计算,人太多意见也不容易统一。可以考虑青年旅舍,价格实惠,地段优越,有多人间或标准间,预定前打听好多人间是否为男女混住。找个老外练练口语,或者与同道中人交流一下旅行心得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最好不要选择过于低廉的酒店,否则舟车劳顿,又无法很好的休息,苦不堪言。如果认识旅行社人员的朋友通过旅行社预订一些高档的酒店,可以拿到不错的价格。如果是通过各知名网站预订,重点考虑住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最好先确定行程,住在离某些景点或者交通异常便利的地方为佳,你会发现到哪儿都有车是一件特别讨好心情的事。
晚上抵达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建议无论如何考虑第一晚住在火车站附近或者机场大巴停靠站附近,第一安全起见,第二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漆黑的夜里寻找一条陌生的街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时间宽裕的话出发前看一下团购,很超值,不过注意一下使用限制,最好提前确认。
景点:在景点选择方面我认为因时因地的选择,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地域风格,根据个人爱好,往往不虚此行,没有必要全部选择常规景点,常规景点人多且更商业化,与当地人接触少,无法更深入的了解民风。
如果只想游览常规景点最省钱省心的办法就是报团旅游。自由行的好处在于选择面上的宽泛,很多清净又有内涵的景点其实都淹没在闹市中了,出发前做一些功课,收获会更大。
交通:交通方面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是快速和便捷,其次是经济。现在选择面很多元化,我一般选择动车或高铁,飞机是最快捷的方式,但价格昂贵不说,无法领略沿途的风景是一种遗憾,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一下到达目的地,一站站的停靠,一点点的接近理想的地方,在火车上阅读一个有关目的地的老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吧。
如果选择飞机出行,最好提前三到四个月预定机票,选择面广而且价格相对优惠。旅行这件事最好是早做计划和准备,临时抱佛脚你会发现额外花销许多钱还享受不到应有的品质。
市区和近郊可以考虑租车,最好带司机,因为不熟悉路线而走冤枉路会浪费大量时间,甚至打乱整个行程安排,可以通过网络或旅行社租车,也可以提前预定出租车。市内的公交、地铁、旅游大巴等,根据每天的行程安排或者天气情况择优而选。
饮食:以前我喜欢带着攻略找美食,现在也经常随意的沿街寻,会有意外惊喜。很多人会在酒店用早餐,我不是很支持,早餐摊是了解一个地方很好的窗口。另外越是原汁原味的当地特色越要找小馆儿,地道又实惠。点菜的时候考虑两个人点一份,美食与否有时候也是因个人口味而定义的。记得出门带上保温杯,一般的餐厅都可以续水。
对于“闲“来说,唯一矫情了一次,就是申请了三周的假期,在结婚两周年时计划了一场"间隔月"。
要平衡我的工作和生活,无法撒手就走的“间隔年”,在尊重现实与不放弃梦想之间妥协为“间隔月”。从整个生命历程看来,这都是一次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从不反对年轻人在大学毕业或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放下一切的“间隔年”,毕竟有些风景就是需要在心智纯真时领略,但是“间隔年”是需要底气的。
不清楚时,觉得旅行就是向往之的生活常态,看到辞职休学甚至离家出走的勇举,感叹生活本真的可贵。错!往复“上路”“返家”数次,才让我的意识逐渐清晰,我真正要的其实是平衡,具体说,我最擅长的也是平衡,也只有在平衡中才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回想我的“间隔月”让我安心的游历是因为有工作为后盾,身处异国他乡时我知道还有另一个环境,另一群人需要我,等待我。我认为的安心就是还有选择的余地,在“走出去”后,你还可以“回得来”,而不是孤注一掷,孤注一掷太不适合而立之年后的普通人了,游刃有余,不也是自由和从容的状态吗。不用一概而论对与错,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与错,旅行就像呼吸,是一种日常的状态,也是一种看待周遭世界的心态,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是举手投足间的神态,主要的是找到你自己。
出发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为再度回归正常生活留有足够的余地。包括足够的专业知识、应急的金钱、对得起自己年龄的工作经验等,不要盲从的说走就走,盲目的辞职去旅行,跟风的另一个名称叫没有主见和不负责任,让自己积累到一定程度,把“间隔月或年”作为给自己的奖励,不是很好吗。
最重要的一点最后说,用自己赚来的钱去旅行吧,当你决定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没有资格向年迈的父母伸手要钱了。
生命是奇迹,每个人生来就应该有专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实现梦想的金钱和空闲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通过勤奋和智慧让梦想成真,或许不那么容易实现的梦想,才有去实现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