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焦虑总是被高频的提及。
【焦虑】百度指数从最直观的百度指数来看,【焦虑】这个词的搜素量是在持续上升的。我们在来看大家在搜索该词的前后的搜索行为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相关检索词需求:
【焦虑】需求图谱情绪、压力、竞争……这些词频繁的出现在图谱里,就像现在人们都在说“知识焦虑”、“信息焦虑”,互联网化下的碎片信息快速轰炸,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渴望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能够占据自己的领地。
来自网络近几年,随着得到、知乎live、三节课各类知识付费机构的兴起,以及各种xx天学会xxx课程,让你在xx天快速掌握xxx十年的技能的爆文层出不穷,都侧面体现出我们的焦虑。
我记得我毕业以前,即使很早开始实习,对于我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按部就班,记得毕业那年,行业里都在说互联网寒冬,竞争残酷,可我当时还是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即使数百份的简历,无数次的面试,我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在那当下的我,还是没有手足无措,没有那么急切,可能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来不害怕选择的成本,如今想来,真怀念啊~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很杂,鼓起勇气和老板去沟通,然后被告知:
刚毕业都这样,你要静得下心,你要注意沉淀。
可是你明明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一个在自己的行业里已经开始接触一些项目,而你看着自己的工作,除了说出去能够带来虚荣感的公司以外,只有自己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围城。
看着这个地方,我开始质疑,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原来,焦虑的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于在我们以往所受的教育里,没有人去真正引导我们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读书,要读名牌大学,要进名企,只有拥有这些,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听起来好像也很好,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去问一下,你真正擅长、感兴趣的什么。
如果你从事着一份自以为很重要的工作,却不能从中发现油然而生的乐趣和喜悦,如果工作时完全没有心花怒放的感觉,那里面就有些不对头,不调和的东西了。这种时候就必须回归初心,将妨碍乐趣与喜悦的多余部件和不自然的要素一个个抛弃掉。——村上春树
即使我们当下为了钱、为了生存隐忍了,我相信,只要有机会,很多人还是会去遵循内心去做选择,很多时候,都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焦虑有时候就是成长的附带品,因为我们不断地想改变,想赢得更多,这可能正是从舒适区挣脱的过程中,必然要去经历的疼痛,否则如何拔节成长。
就如前段时间的褒贬不一的《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好在我的朋友圈是并没有被刷屏,我知道这个文章,是我的朋友私信转给我的,刚好我当时也处于从上海换工作到杭州的档口,巧了的是,我也是刚毕业一年半左右,同样的也是为了把五年的异地恋变成同城恋。我看完后,我觉得我能理解当下她的很多感受。
因为社会有社会的规则,并不完全是以自我的意志来变化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通读规则,然后接受规则,在规则中过的游刃有余,可是我们刚刚毕业的时候是会低估这些规则的力量的,以至于后来会出现焦虑,会衍生很多情绪,来抵触当初的选择,所以在很多过来人来看,会觉得矫情,因为每个校招的毕业生都是这样过来的,你要什么,就会相应的舍弃什么,这世界是守恒的。
认清了这一点,我关闭了这篇文章,回复了朋友也当是对未来的自己说:
看这篇文章就像是看自己,有共鸣,但是每个选择都没有错,因为都是自己做的,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出了校园之后,大概是一直伴随左右的思考。
如何应对这种成长的焦虑?
其实我不太信很多花样的解读,我个人觉得,制定目标,分解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执行,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发现问题,做选择前进行大量的调研,不好高骛远,能在浮躁的大环境下静下心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有时候会让你事半功倍。
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生活没这么复杂 种豆子和相思或许都得瓜 你敢试 世界就敢回答 ——《冯唐诗百首》
愿每个人都有光明的前途。
来自《当幸福来敲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