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集我国千年瓷器之精华发展而来,隶属釉下彩瓷,是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属于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元明时期继续发展,清朝时期达到鼎盛。
在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苏泥勃青料应用到青花瓷器烧制上后,具有上色力强、发色艳丽、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等一系列特点,推动了青花瓷制瓷规模和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青花瓷制作大多纹饰繁复而精致,造型多彩,艺术品鉴价值很高。
青花瓷是华夏古代陶瓷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肇始于唐,成熟于元,昌盛于明,衰落于清代中朝。原因就是清朝晚期是国家内忧外患严重,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因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缘故,收藏价值非常可观。
近日,深圳天元文化有幸征集到一件清末民国时期的青花喜字碗,如上图所示。此藏品高位5.8cm,口径为12cm,底径为4.7cm。此藏品撇口、弧腹、圈足。外腹部以青花绘制花卉纹,间中套饰双喜。
此藏品的青花发色舒雅,画工细腻,瓷质白细,釉面润泽,造型规整,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青花瓷尤为珍贵源于其绘画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青花瓷的成功率,源于很多细节,青花的发色,窑温,釉面厚度,釉料的选择等等,众多的因素造成了青花瓷的成功率很低,弥足珍贵。而青花喜字碗样式始于明代,终于民国,因而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