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了一个小小的愿:每周至少一次记录亲子陪伴片段,坚持一年。无论好坏,但求真实。这比简单拍照留念有意义,毕竟需要花费时间和心神。一年后,再看回此时此刻的记录,可以照见这段时期的观察和思考。于孩子而言,聊起他们的童年,也不至于连个画面都是模糊的,或者是扭曲的。
画面一
己亥清明节,大b在我的书房抽屉里找到了一个备用听诊器。小的时候,他们发烧咳嗽的时候,我拿这个可以用来听呼吸音来判断是否肺炎。他觉得非常的新奇,独自把玩了一个多小时,把自己从头到脚都听了一遍。他说听到自己的脑袋有声音,骨头有声音,甚至脚趾都有声音,我忍俊不禁,其实是空气通过听筒的声音。但呼吸音,心跳的声音确实是可以随时清晰听到的,肠子蠕动的声音也还是有机会听到的。当我把听诊器安放在他心尖位置,那一瞬间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我看到他脸上绽开出陶醉的笑颜,非常的惊喜,非常的兴奋。他说一定要听妈妈的心跳声,我觉得有点不大好意思,就下意识的拒绝了。但他坚持一定要听,想想还是应该满足他的好奇之心,我把听诊器放在自己心尖的位置。他非常专注的听了好久,似乎陷入深思,突然抬起头问我:是不是我跟bb在你肚子里面的时候,就是每天听到这个声音吖?那一刻,我的内心还是涌起了无限的感动。怀胎十月,这确实曾经是他们最熟悉的心跳声,是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安定感的。后来,我允许他把听诊器带出去跟小朋友玩,他也一一听了好几个小朋友的心跳声。告诉我:其实每个人的心跳声都不大一样的。孩子对感受的敏锐确实往往是大人无法企及的。
画面二
清明节假期后第一天的上班,早起出门前,我循例去大b房间跟他说再见。他正坐在小板凳上刷牙,当我弯下腰的时候,他一手拿着牙刷 ,一手把我的脖子勾住,把我的脸往他的脸贴近,我很害怕他把牙膏蹭在我脸上,就下意识的想挣脱他,结果他的手勾住我的脖子就更加用力了。那一刻,我也没有放弃用力了。就这样持续了差不多2分钟。我侧着头,问另外一个孩子:你觉得瓜瓜想表达啥意思呢?他这么勾住我的脖子,是在表达什么情绪呢?孩子说:我不知道瓜瓜想表达啥意思。我说再想想嘛,你们小朋友是最了解小朋友的。于是,他认真想了一会说:瓜瓜是在表达他舍不得你走,他希望你多陪他一下。我问大b,你这个动作是不是表达你舍不得妈咪吖?他点点头,然后勾住我脖子的手就稍稍松开了。我说:妈咪今天要上班,八点前必须到单位,是不能迟到的,但我每次出门前都会跟你讲一声。你这个动作就是代表你舍不得妈咪走,下次你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讲出来。这下子,他就彻底松开手了,然后就让我出门了。被看见,被理解,被正确解读,确实是每个人从很小的需求。
画面三
某个晚上,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安顿他俩练习写字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俩个打起来了。那一刻,我压抑了好久的愤怒就忍不住发出来了。虽然没有动手打他们,还是提高了音量,讲了好些废话。包括:难道你们没看到妈咪这么辛苦吗?难道你们不能好好相处吗?难道非要你们妈咪气病了没人管你们了才满足吗?如果把我当时说的话录音下来,估计自己都可以笑到肠打结了。他俩都安静下来,吭都不敢吭一句,任由我发飙了5分钟,乖乖的把字写完,还主动收拾好东西。愤怒的情绪平复后,我多少还是有沮丧和愧疚的,弱小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大人的情绪容器,即使他们做错了,但是否必须承受这样强度的情绪呢?为什么面对领导我们就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那是因为我们下意识知道孩子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他们只能无条件的接纳这样的情绪。正因为如此,确实非常需要大人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然,其实父母的作用也不是大到天那么大,任何父母都有自身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我们,只要此时此刻还活着,说明那么漫长的岁月我们还是从原生家庭那里得到滋养。每个人终究还是需要去探索自己,尽早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优势,专注其中,不断精进,假以时日,终有成果。
很多事其实只能是对自己有一个交代,尤其是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做到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乐意做的,就可以了。即使同为父母,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强求另一半,强求无非就是满足个人的自恋。很多人与事,只能影响,无法控制,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很多事情的处理就变得简单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