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王肃非彼王肃,不是三国时期那个鼎鼎大名的经学家,而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出身于“华夏首望”琅琊王氏的翩翩佳公子。这位南朝公子死后却葬在了北魏的皇陵之间,虽然备极哀荣,但也只能魂归故里,他的人则永远地留在了北方。
王肃一生令人感慨,悲情处人为之恸,慷慨处人为之快,柔情处人为之伤。他是南北朝史上著名的事件——“王肃北奔”的男主角。这个事件不仅在当时轰动南北朝野,在中国文化史上更是意义深远、值得大书特书。
“王肃北奔”要从王肃的父亲说起。王肃的父亲名王奂,是南朝萧齐的股肱大臣,官衔一大堆:左仆射,给事中,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雍州刺史。总之,王奂在南齐王朝绝对是权势了得的人物,而王肃也绝对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种人。
王肃字恭懿,《魏书·本传》记载他“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可谓少年得志。如果没有横生变故,他也许会像他的先人王导一样成就一番千古大业。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他最后官至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昌国县开国侯。不过,给他如此高官显荣的不是南朝皇帝,而是北魏拓跋氏。
灾难降临在齐永明十一年、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这一年,王奂因擅权杀人被齐武帝萧赜所诛,诏令满门抄斩。王肃的兄弟均皆处死弃市,只有他一人化妆成僧人,从建业仓皇出逃,无路可走,只好亡命北奔,终于只身一人来到了北魏邺城。这一年,王肃29岁。
王奂被诛杀一事疑点重重,似乎完全不合逻辑。《南齐书·王奂传》说他擅权杀死的是一个姓刘的长史,还说他因与刘不和故而将其关押并使人将其打死,而且谎称刘是自经而亡。王奂是左仆射啊,左仆射是什么官?副丞相啊,处死一个人还用伪装成自经?本来部下的生杀予夺就是他的权力。奇怪的是,这么大点事竟然迅速上达天听,而当时的皇帝齐武帝萧赜竟然马上行动,“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阁将军曹道刚领斋仗五百人收奂。敕镇西司马曹虎从江陵步道会襄阳。”(同上)
按理,王奂犯了错误,把他叫来问问然后循律处理就好了,何必这么大动干戈呢?可萧赜就是觉得必须这么大动干戈。更奇怪的事发生了,朝廷派人来捉拿王奂,王奂跟着去就行了,说不定还能辩白辩白呢。然而他不,而是关闭城门、不出不纳,说什么:“我不作贼,欲先遣启自申。政恐曹、吕辈小人相陵藉,故且闭门自守耳。”(同上)你关闭城门,就是拒捕,朝廷的军队就得攻,朝廷的军队攻打你,你还不还手?不还手何必关城门?还手就是谋逆,谋逆就得满门抄斩,王奂一个堂堂的副丞相这点政治常识都不懂?
正常的思维是不是应该这样:如果王奂自觉有罪,就跟着朝廷的人走,能辩白就辩白,不能辩白就一个人死,总之不至于满门抄斩吧?或者,他是真的惧罪想谋反,谋反能那么容易吗?总得事先做准备吧,他准备了吗?毫无准备。没有准备的谋反,不是送上门的满门抄斩吗?这点常识,他一个镇北将军竟然不知道?
事情就是这么蹊跷,王奂既不谋反也不跟着朝廷的人走,而是在朝廷的兵马攻进城里的时候,任由他的部下黄瑶起、裴叔业率人把他杀死了,而杀他的时候,这个笃信佛教的左仆射正在念经呢。倒是他那个不听话的儿子王彪和朝廷的人马真刀真枪的打开了,结果自然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就这样,赫赫煊煊的一家子说完就完了,到最后,萧赜也没说清楚他满门抄斩的这一大家子到底犯了什么罪。
萧赜也挺有意思,既然王奂的儿子都和朝廷的兵马干上了,你就大鸣大放地说他谋反好了,他却支支吾吾地始终不说出口,只说王奂“逆捍王命”。(同上)
奇怪吧?真的奇怪。也许王奂和萧赜有夙怨,萧赜是故意找茬杀他,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吧?然而也不对,你翻遍《南齐书》也找不到他们君臣之间有啥大不了的矛盾。
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王奂是冤枉的,而且这种冤枉看似毫无道理,其实恰恰是合情合理的。请大家注意王奂被诛杀的这一年,公元493年,这一年八月萧赜就死了,他的皇太孙萧昭业即位。诛杀王奂差不多是他在世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我大胆地揣测一下齐武帝的圣意吧:他自知来日无多,皇太孙年纪太小缺乏政治经验,他担心萧氏的天下被权臣掌控,所以不管这些权臣是有功还是有过,是朋友还是对头,都必须除掉,他要为他的孙子扫除障碍。很不幸王奂就是必须除掉的权臣之一,所以一发现有借口,萧赜就火急火燎地派兵去捉拿王奂,而王奂或许也揣摩到了这层圣意,他之所以闭门不出,是想找出一条自保之策。无奈糊涂的王彪擅自行动,正好给了萧赜铲草除根的理由,这正是萧赜求之不得的。要知道南朝所有的皇帝都在明里暗里排挤和打压豪门士族,因为这些士族始终是皇权的威胁!
然而,毕竟王奂不仅无罪而且有功,毕竟王奂和萧赜曾经还是朋友,萧赜又不忍心给他一个谋反的罪名,只好支支吾吾了事。这就是诛杀王奂的不合逻辑的合逻辑性。
扯远一点,萧赜灭了王奂,即位的萧昭业就安享天下了么?没有,他只当了一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萧鸾杀死废掉了。历史总在重演,皇帝们的心思好像也都差不多,千年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为了给他的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大肆诛杀徐达等功臣,结果怎么样呢,朱允炆也被他的叔叔朱棣夺了帝位,下落不明。
王肃更知道他的父亲是冤枉的,也知道他的兄弟们死不瞑目。我想,当年他站在邺城回望南方,想的一定是:报仇雪恨!
他不应该报仇吗?既然皇帝如此阴险残暴,那为什么一定要忠于这个皇帝,为什么一定要爱这个萧氏的天下?或许,他还饱含深情地想到了他的娇妻和三个儿女吧?悲莫悲兮生别离,亲人们,你们等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南齐的皇帝们,你们也等着!我王肃此仇不报,誓不独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