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阡夏&陌黎

阳山古村,始建于明朝,至今近千年历史。现存古建筑70余栋,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与和谐的民俗民风,给人们一幅简朴和谐的画图。

下面霞霞带朋友们参观古村。
从槽门进入,入目的是两对看似平凡的“石柱”,这两对石柱叫“栓马石”。
栓马石据说来源于村子里古时中举的举人,陈书记说:“一对栓马石基本上就是一个名人。”在这个小小的村子,原先就有7-8对栓马石,由于一些原因,现在只有4-5对了。


从槽门进入后,是一座座古朴的房屋,交叉着悠长的小巷。每一间房屋均有名称和牌匾。如:梅阁、太极第、西厢楼、孝廉正方、佩印堂、继美东阁等。
阳山古村与其他古村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村落,从屋中的牌匾我们也能看出一二。

继美,即继承美德之意。语出“父子相传,兄弟继美”典故
“阳山先人崇文尚武,求和睦、明礼义事农桑,涌现出进士、举人十余人,育至将军,入翰林者多人。”在何氏宗祠内挂着多位古代名人简介。

古村从不以望族自居,助弱扶贫自发设立了“六会”治村组织。六会即:禁戒会、救婴会、重九会、义学会、女儿会、宗源会。
其中“义学会”功能与现在助学基金会功能相似,而“女儿会”与今妇女委员会职责相似,由此而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贞祥”的千年家风,是我国古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之所以叫梅阁,其原因是梅阁是何姓的代称,来源于“思梅再任”的典故。何氏后人以梅阁代姓,用以勉励后人做人为官都要造福百姓,香满人间。
梅阁在阳山何族的另一层意思是:梅本北方岁寒之物,后移栽南方并遍及大江南北,喻从北方迁来的客家何氏,要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
古宅的取名也是对传统文化、家风的纪念与延续,让后代谨记先人教诲,传承优良家风。

从梅阁出来,沿着小巷子往村里走,我们看到了一座名叫“佩印堂”的古宅,屋内有一块做工精细木质金匾,金匾上有“佩印堂”字样。
古代为官者自掌官印,喻为封官加爵之意。这块牌匾金字做工精细,仔细看每个字里面会发现有“梅、兰、竹、菊”图案,喻意借此四君子之节气做官为人。
此屋内的窗花是一大特色,上面雕刻有各种图案,工艺精美,寓意深刻。刻有蝙蝠、龟、喜鹊、铜钱,分别喻意“福、寿、禧、财”,表达了阳山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继续往里走,霞霞将带大家去寻找此次的采访对象,继美东阁八旬老人何国胜老先生。何老先生向大家介绍了继美东阁的布局与装饰含义。进屋首先是一个“里门”,又叫财门。跨过财门是天井,天井又被叫做“聚宝盆”。天上下雨时,雨水从天井落入,在古人眼中雨就是“财”,“财”就是“宝”,“宝”就是“福”,所以天井的屋檐上又刻有“福”字样,寓意着“福”从此来,即“福”从天上来。
屋中的窗花也充满了奥秘,每一个都是一个典故。窗上的半圆,寓意着我们生存的地球村。雕上石榴,是借石榴的多籽,表达了希望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而窗扇刻着的琴棋书画图画,是教育子孙要多读书,培养美好品德。



阳山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一方山水一方人,在历史进程中,他们或官室应此报效国家,或好善乐施奉献社会,或献身学术事业有功民族,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文思想财富,他们事迹光照后人,他们崇向读书,励志报国,争做好人,奉献社会”的人文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弘扬!
芳草青青江河聚,白云深处有人家。
PS:我是个掉进人堆里就找不见的女孩
过于平凡的相貌
也无鲜明的个性
可是我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因为不聪明,所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
因为不漂亮,也就少了份虚荣
微小而平凡的女孩,也是一首给生活留下奇迹的歌
我是霞霞,无往而不胜的黎霞。
虔诚的基督徒,蒙氏教育工作者。
就像李菁姐姐所说:我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一个。
备注:齐帆齐写作课第六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