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重生

作者: 幽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3-08-28 23:54 被阅读0次

    时间:239/365

    从书架上抽出《中外散文选萃》,这是十几年前我买的一本书,当时仔细翻看了很多遍,非常喜欢里面的文章。这里面的文章都是中外名家写的真情真意的散文名篇。

    书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可它里面文字蕴含的真情真意,依然炽热滚烫如同昨日。自己拿起笔记录生活也有几年的光景了,可越写越不知道如何写,我想向这些名家学习,重温他们的名篇,看看他们是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如何运用语言句式,如何传递人世真情的。

    读一篇好文,如同品一杯佳酿,越品层次越丰富,味道越醇厚,感受越丰盈,实在是一种极致的享受。翻开书,习惯性的先浏览了一下书的目录。

    第一篇就是《我与地坛》。多么熟悉的一篇文章啊!思绪一下子冲破历史的迷雾,回到了30多年前的高中课堂。

    那时《我与地坛》还高居语文课本,是学生课桌案头必读的篇目。那里面精彩的文字都抄在本子,背诵的滚瓜烂熟。为史铁生的悲惨遭遇而悲伤,为他母亲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为他母亲的忍受苦难而伤痛,也为他因母亲过早离世无限痛悔而心痛。为作者的智慧而感叹,为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而惊艳。

    史铁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命途多舛,一生被疾病所折磨,先是因先天性的脊柱裂,导致下肢瘫痪,后发展为严重的尿毒症,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但他却凭借顽强的毅力在写作上闯出了一条路,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正如他自嘲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路无法再用腿去趟,只能用笔去找。”写作对于史铁生而言倒像是走投无路后的唯一选择。但偏偏史铁生在这项“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上,做得远超于大部分人。1983年,史铁生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次获得此奖项。后期创作的《老屋小记》、《病隙随笔》荣获鲁迅文学奖。1997年当选北景作协副主席,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我与地坛》是作者精心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散文。地坛是作者心中神圣的所在,在他的好几篇小说中经常提到这一座废弃的古园。作者认为他与地坛之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他们家就住在地坛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他们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越搬离它越近。他写到“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劫难后重生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了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人间霹雳,人间酷刑,击昏了史铁生,想到年纪轻轻后半生就要在轮椅上度过,他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无意中闯入地坛后,这儿就成了他生命的救赎,他一呆就是几年,最终想明白了人生,获得了重生。

    双腿瘫痪后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我就摇着轮椅总是到那儿去,仅为着那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成了他唯一的去处。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他就摇着轮椅来到了这里。

    几年的时光里,除了地坛里他无法到达的地方,他几乎走遍了地坛的所有地方。“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个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呆到满地上都亮起了月光。”

    他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到,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是想事。他对地坛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只小昆虫,每一滴露珠,每一种声响都非常熟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园长荒芜但不衰败。

    他很多时候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都在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与方式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出生。最终他想明白了,对生死有智慧与深刻的认知:“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想通了生死的问题,史铁生得到了重生,才开始积极思考活下去的路。几年后他才敢回想反思他在地坛里几年的时光给母亲带来的多大的伤害,痛悔不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坛:重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dn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