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将文章发在简书上了。印象中是2018年秋天,在一篇博文上看到了 简书上的链接,于是下载了简书APP,于是将QQ空间的文字粘贴复制在了简书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4e8aed3f9ee786cf.jpeg)
我习惯每天写1000字的随笔,主题随意,心情随意,目的也随意。之前很久很久都是发在了自己的QQ空间中,主要是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阅读。
记得最初,在简书上发的文字,浏览量只有几个人。也没有打算讲简书,作为自己文字输出的主阵地,也就这样任时光流走,也就这样,每天腾挪着QQ空间中的文字到简书上。
直到有一天,我在每日更新到142天的时候,我的更新积分被清零了,换成了一种叫简书钻的东西。我是一个对新生事物理解很慢,并且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人。对于简书钻,我最初也是这样的一种态度。人在固定的模式中生活真可怕!
接着我还是任时光流走,自己却悄悄的发生了改变。开始喜欢将文字发表在简书上,然后将链接分享在QQ空间。是什么让我发生了这样的改变呢?思来想去,或许是每天通知告诉我,收到的简书钻数量,在一点一点的将我的注意力引到了简书上面了。
起初我的文字获得的简书钻只有零点几的数量,这并不是说我现在获得的简书钻数量就很多,现在获得的简述钻数量也少的可怜。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cad3477db9eef400.jpg)
我为什么会关注简述钻的数量?这样的一个虚拟的东西,它为什么可以吸引我的注意力?我为什么为它而聚焦?
我擅长反思,并擅长在反思中联想,这一次我由于简书钻,想到了父母与孩子的陪伴。
简书用简书钻这样的一种方式,通过及时反馈,日积月累的复利效应,牢牢地抓住了喜好文字的人们。
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教育PK不过网络游戏?
这或许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思路。
虚拟和现实给人所带来的快乐,就情绪层面而言,是毫无差别的。假想的事情,和真实发生的事情,给人所带来的痛苦也是毫无差别的。
孩子在家里面收到的,更多是父母的唠叨和指正,偶尔获得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像星罗分布的岛屿一样,点缀在不满压力的生活海洋之中。
至少对于我来说,我应该去思考,如何能够给自己的女儿更为及时的积极反馈,并将这些反馈,实物化、显现化、符号化。
女儿确实很在乎她在舞蹈学校,每次得到老师奖励的代币,对待这些待毙比对待人民币还要认真。
我在生活中不乏对女儿的鼓励,回头来想一想,过去只是在鼓励的语言内容上思考和斟酌,的确忽略了如何让自己的鼓励,在孩子的心里面积累下来。
简书通过简书钻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并且有效的帮助我,防止自己陷入到假装努力的自我装扮中。
无论简书出于怎样的商业目的,就简书钻这样的一种方式的确给了我一次思考生活的机会,这还是要真切的感谢简书。
最后送给自己一句表扬的话:张开耳目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感谢自己开放的耳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