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信
一心三惑空假中,中即空假三谛融。
三不善根身口意,烦恼所知障相从。
贪嗔痴慢患无穷,怨恨恼怒始灾凶。
一切道种一切相,转识成智愚者聪。

三惑: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
因为其三惑融于一心,故又称一心三惑。
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一切智,即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总相即空相。此智乃声闻、缘觉之智。
道种智,又作道种慧、道相智。即了知一切诸法别相之智。别相即种种差别之道法。此智乃菩萨之智。
一切种智,又作一切相智。即通达总相与别相之智,即佛智。
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
烦恼障,由我执(人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一切诸惑,发业润生,烦扰有情之身心,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称烦恼障。
所知障,由法执(法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诸惑为愚痴迷闇,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及实性,故称所知障,又作智障。
三观或三谛:空假中谓三谛,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举一即三,全三即一,十法界中,任何事物,其体其相,悉具三谛,如是作观,名三谛圆融观。
三毒又云三障、三火、三垢。
指贪、嗔、痴三种烦恼。贪欲、嗔恚、愚痴(又称贪嗔痴、淫怒痴、欲嗔无明)。指一切痛苦的根源
五毒: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
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没有三毒的痴,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所以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
嗔恨: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佛经中所讲的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
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无明,无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错误的知。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自我膨胀的都是慢,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疑是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
三不善根:身口意
《佛说无量寿经》云:人,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身口意】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