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夏夜,树影摇曳,微风徐徐,经历了白天38度的烈日,现在显得如此凉爽和舒适……
在老宅大门口的竹椅上坐下,一岁的儿子此刻乖乖的躺在我怀里,跟我一起仰头看着天空,我的内心也跟此刻的夏夜一样,舒适而宁静。
我越来越喜欢待在老家的感觉,虽然很是破败,邻居都搬走了,而且每次回来门前的路都满杂草,车都开不进来,但我最近几年还是乐此不疲的回来。
从中午忙到现在,砍掉挡路的树枝,铲掉院里的杂草,打扫门前的空地、整理房间的床铺、给老窗户换上新窗纱、去镇上给家里添置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腿上被蚊子咬了好多包,手上也起了泡,但是好像感觉不到辛苦,内心是如此的知足和安静……
记得小时候的夏夜,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门口呆呆的看天上的星星。30年过去了,此刻虽然星星没有小时候那么多、那么明亮了,但在家门口看到的天空好像没什么变化。
小时候天天能看的猎户座依然悬挂在哪里,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熟悉,好像也在跟我这个老朋友打招呼。看着怀里的儿子,突然感慨,我还是30年前的我么?它还能认得出我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习惯远离城市的喧嚣,我讨厌节假日出游人山人海的样子,即便再好的风景也让我提不起兴趣。为了搞定每次回来的阻碍:我的女儿,我上次在家跟她一起种了萝卜,所以这次回来她比谁都迫不及待。我内心窃喜,明天找她去镇上再买些其它种子……
曾经我也爱旅行,记得在上海那几年,每每到周五,下了班就跟老婆直接上高速出上海,江苏也好,浙江也罢,目的地都是在半路上才定下的。那几年把江浙沪好玩的地方跑了个遍。为何现在出游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呢?是因为该去地方都去了么?没有吸引力了么?
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应该不是。
出游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近些年或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或许是看了更多的书,又或是思考的更多了,我觉得外界的种种经历也好,环境也罢,并不能让我真正的快乐。
我现在不太愿意去讨论快乐,更愿意去讨论幸福,听起来有点矫情。因为,我觉得幸福跟快乐相比是更主动的一件事,而且可控制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幸福的范畴更大,优先级也更高,幸福可以决定快乐,但是快乐不一定能决定幸福。
自从我理解幸福是一扇窗,是一件可修炼的技能,我开始慢慢追随自己的内心。当我有明显的喜怒哀乐时,我会把自己切换到上帝视角去分析自己的心态,替自己做一个更符合内心真实需要的决定和选择。
曾经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每逢节假日,都会去有名的景点或者城市去旅行。但现在想起来,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为了去放松或者真的喜欢而去旅行,只是觉得别人都去了,我也得去看看。其实自己的内心并没有那么想去,甚至是我不愿意承认,我其实就是为了去打个卡,让自己在朋友面前多一个谈资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承认自己的虚荣或者虚伪,甚至自我蒙蔽双眼,我们不敢面对,我们害怕承认……
所以,我们内心以外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比如房子、车子、衣着、旅行,甚至是孩子的言行和爱好。这些因素都应该发自我们的内心和真实需要,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标准。
你会说你被世俗裹挟,你会说你身不由己。
可我认为,生命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为了挣脱世俗的枷锁,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希望自己是这样一个践行者,不仅仅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是追逐自己的内心真的让我很幸福,很快乐。
就比如此时此刻,在一个偏僻的山丘一侧,只有一户人家亮灯的大门前,熟悉的天空下,徐徐的凉风中,安静的夏夜里,我在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即便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可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