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
节气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气温偏高,雨热同期,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之上,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说文解字》中说:“溽,湿暑也。”“土润溽暑”,指土地潮湿,天气湿热。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中说:“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指大暑时节雨量充沛,时常有大的雷雨,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节气习俗
喝伏茶:“伏茶”,即三伏天喝的茶。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三伏天时,一些地区的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
大暑·养生
祛湿清热少苦增辛
大暑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中医认为,大暑时节阳气盛、湿气重,护养阳气之时也要去除湿气,在饮食调养上要兼顾清热与祛湿,以“少苦增辛”为原则。
“少苦增辛”是指减少苦味食物,增加辛味食物。苦味食物如苦瓜、莴笋叶等虽然能够去除内热,但过犹不及,食用过多有可能损伤阳气。而辛味食物,比如葱、姜、蒜等,能够发散行气,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同时能够行气活血,为下一个季节养生打下基础。
此外,由于大暑节气高温盛行,三种“夏季病”要尤为重视,需多加防范:
1.热射病。户外工作人员及时补水补盐并备好防暑药品,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剧烈运动等;
2.情绪中暑。天一热,人们更易动“肝火”,经常会莫名地心烦意乱、缺乏耐心等,这便是“情绪中暑”。在夏季,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情绪;
3、空调病。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容易出现鼻塞、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与室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空调风直吹身体,同时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大暑诗句
宋 · 吴中复
信美他乡地,登临有故楼。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
朝暮岷山秀,东西锦水流。
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
大暑之后,就是立秋。夏天变成秋天,炎热变成清凉。很快清凉就会变成萧索,万物凋零,一片枯败。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阴阳轮转,四季更替。绿色终要归于苍然,人生也终将归于沉寂。青春与盛年都会过去,人会迎来中年,迎来老年。
生命一点点干瘪,一点点迎接荒芜。这是生命的本相,是你我都需要接受的现实。敬畏自然,敬畏天道,敬畏规矩。人不是总可以胜天。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学会尊重自然,尊重天命,一个人才能真正去除浮华,淡然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