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对诗歌抱有一种特别的欣赏之情,何况是诗歌这种体裁方式,是人生的去意来意两徘徊。
诗歌是一种人生,诗意人生。何为诗意人生?就是把生活过的有质量,而这种质量恰恰是诗歌所体现出来的。
无病呻吟,挣扎自我。大多数时候,我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在我困苦的时候,一种非常动荡的清远深美的东西,逐渐我的生活中铺排开来。是诗让我在多多少少的日日夜夜中深思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起伏。这个结论是什么?它所引领的又是什么?那些妄诞浮夸的东西,往往在一首诗里撑不了一个诗人有限的价值观。但诗歌本身是别致干净的,也往往体现着一个人的心,李白贬官写了《行路难》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这也是诗人的一种心境。
说起多年来看的书,正是书支撑起了我薄弱的思想,回首看来,我发觉我很无奈,一种宽阔的心恰恰被一些东西所取代,或许爱情,友情也或许是生命本身。
其变幻莫测和深不可测,狂热和苍白,常扎根在一个人心中。
而对于人生这部本就写不完的诗集来说,重要的是心灵的一切感性成为定数。诗歌本身是水,而恰恰很多人把它蒙上一种新的物质,而诗歌的界限也是一个突然绽放的可能。
在众多场合中,我是沉默着一言不发的人。我不知道我心中的芥蒂是否蔓延开来。我无法用一个很好的关键词来形容自己,或许恰恰就是这样一种矛盾心理支撑着我的心。没错,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矛盾心理恰恰在我的诗中体现出来了,诗歌是反映人的内心的,曾经的我,现在的我和期待中的碰撞破碎。对于一个自卑之人来说,对于一些逝去的人和事,我想笑面人生。
我不知时间是什么,他又带来了怎样的一种诗意。好好开启时间的人,最后未必能解读诗歌,文艺生活的真正指数是人的突破,而对于多种风格组合起来的诗歌,对于大众的审美来说,诗是不一样的,有好诗,也有滥诗,人的思想是薄弱的。而且潜力却又是无限的。而对于现在生活的读者来看,而人的诗心基本上是平静的,干净的。而平静的角度尝试不一,很多人都看不透诗歌。
看过季羡林写过的一句话:写作能使自己心里平静,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了一天……”
人生跟写作其实更像是一种岸跟海的关系,浪来了,岸也更加绵软……诗歌不能解读人生,人生也解读不了诗歌。
更多的一层,诗歌的意象方式是有点像生命的,论世界的角度看,看诗品诗的人不多了,而诗歌也是有生命力的,相反,其内涵与昭告是要比散文大好多的。
论诗人个人来看,诗歌就是诗歌,没有做作,更多的意义在于――就像雪小禅说的,及时出现在空空寂寂的心里。
但写诗人不是诗人,真正的诗人是指在文学方面有了一定造诣的人,但诗人恰恰缺少写诗人的平淡与平凡。
光阴如水,文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孤芳自赏,不与世人争艳,正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文章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深与浅的问题,但就是这样一种特别的诗歌文体,它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将用更多精彩奉献诗坛。
重要的是,心灵的诗坛。
因此我觉得,心才是人生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