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亲戚朋友来我家做客。
一位亲戚的小女儿十分活泼可爱,所到之处收获一圈人的“芳心”,想喝水了,想上厕所了,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都会明确表达出来。
有一位年轻的朋友感慨地说:
“这孩子安全感建立得真好,我小时候,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成长经历,饿了、渴了、疼了、生气了、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根本不敢表达出来,只会默默藏在心里。
他们不是生来如此,通常是因为小时候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要时,被父母无视、否定、打击。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害怕自己不被爱,害怕被拒绝,于是选择压抑和忍受,越来越沉默。
比如,孩子哭了,家长呵斥道:
“再哭我把你扔这儿!”
“有什么好哭的,没用的东西!”
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家长说:
“我和你爸上班这么辛苦,还要这么贵的东西,真不懂事。”
孩子不喜欢妈妈买的某件衣服,妈妈却说:
“好心给你买衣服,还挑三拣四,真是没良心!”
可以看出,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不太会表达自己,习惯压抑、隐忍。
对策:
想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家长应做到,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时候,给他积极的回应,这样孩子才不会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会不被爱。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论是生气、难过还是沮丧,家长都应该接纳和理解,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应不应该。
可以对孩子说:
“我明白,不让你玩手机,你很生气。”
“我理解,没达到你想要的成绩,肯定很失落。”
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能够学会更好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发展更健康。
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可以尽量满足他;
不想满足或满足不了的,也不要指责孩子不该有这样的需求,而是如实地告诉他原因,比如:
“家里已经有了,这次不想买。”
“太贵了,不能买。”
这样,孩子不会认为是他自己有问题,不配有这些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