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心学智慧

作者: 至诚至真_088at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8:07 被阅读0次

    读书让人升不了官,发不了财,亦无法让人在纷杂的尘世中获得功名利禄,但读书算的上对灵魂的一次次洗礼,一次次与灵魂深层的交流。“修身自读书始”一本好书可以升华心灵,一个好的思想可以坦然心态,开阔胸襟,这也许这就读书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意义。初始心学是在一家日资书店,发现日本很多行业对王阳明心学的学习十分普遍,有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在其经营理念中“自利则生,利他则久”就有对心学的理解和崇拜,近日,有幸拜读《王阳明心学智慧》一书,仔细品读才理解”心学所及之地,上至高官学者,下至贩夫走卒,人人皆畅谈心学”的奥妙。

    浮世之中,人们总在追求物质,金钱等功名利禄,与之带来的便是内心的急躁与焦虑,他们化作种种的压力不断侵蚀着内心的安宁,于是身心就陷入莫名的混乱中倍感焦灼。纵然是世间的纷纷扰扰难以平息,但生活的智者总能在心中留一江春水,淘洗忙碌的身躯,以一颗闲静淡薄之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也许这就是心学的精髓所在。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豁达是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王阳明曾言“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甜相伴,生活也会显示它不公平的一面,如果将所有所有的目光与心情集中在这里,生活反而变得毫无希望。人只有敞开胸怀才不会被世俗尘埃所扰,才能安心关注当下,只有做到做人不怀机巧心思,不平添猜忌,面对摩擦和误会能放下心中愤恨,心胸宽广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利禄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闷所惊,才能包容万物,容纳太虚,才会潇洒坦然,舒心自在。内心进入心无旁骛的境界也就踏上了解脱之路,内心感受到的万物便会超越自己的局限,使内心纯净空明,那么快乐幸福也就如期而至。

    静察己过,勿论他人非。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做到自知当先自省。心学的作者王阳明,善于自省,自其立志为圣贤的那一天起,格物穷理成了他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他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推翻自己的理论,最后得以创立心学,可以说王阳明的成功与他善于反躬自省是分不开的。只有不断的自我反省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弱点,才会及时的纠正过失,自省是一次自我剖析痛苦的过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是大勇。所以说,日食复明,更灿烂,月食而过,更皎洁。时时检点且不暇,岂有工夫捡他人,正己才能正人,是与非所争毫厘耳,好坏对错不过只在一念间,如这样,莫不如少论是与非,多察己不足。

    入世做事,出世做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人生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有用,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也都有其生存的意义与责任,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要经历众多的挫折与苦难,这个时候就要静其心,淡名利,学会选择与放弃,以出世的事业做入世事业,王阳明提倡大无大有,先无我才能真有我。布衣宰相李泌便演绎了一段出世心境的处世佳话,社稷有难时义不容辞将入世视为理所当然,国难平定后功成身退,对权力没有丝毫的留恋,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己的境界,正可谓心系社稷,无视名利,顺其自然,谦退处世。

    读完这本书,内心似乎更加的涤荡,恍然间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可以是外界给予的风生水起,也可以是采菊东南下,悠见终南山,陶渊明般的生活,我们在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外,完成了基本的生存的任务后,携一份绯红的落日,漫步于青草芦苇间,赏一份夕阳西下的美景,这也许便是惬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心学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ra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