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与嘉宝的创作:这个表达沟通三边形,我讲给儿子听。结果他一本正经的跟我说,不对,你应该这样做,遇到问题先去沟通,沟通的时候要先听,听完别人讲的话之后,要想一想别人说的什么意思才能说。我觉的有道理,同时为了鼓励他的思考,我加根虚线增加了“想”的因素。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加入“想”的隐形虚线之后,我觉的这张图更加完美了。
我喜欢三角形,我觉的三角形给人一种稳固的关系。同时也是最有弹性的形状。
这个启发来自于项目管理三角形:范围,时间,成本。固定第一边,调节第二边,无限投资第三边。以促成项目的最终效果。
再后来我见到更多三角形出现在各种演讲稿里。我就深思了一下三角形代表的含义。为什么大家喜欢用它来诠释最有力量的关系。人际关系亦或者其他物的关系,总之都是代表某三点在一起就形成了方法。我觉的特别神奇,所以也打开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同事说我吸收了各类门派的招术,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独门武功,还是因为没有融会贯通。于是我开始以认知为起点,以践行为触发条件,去引用知识融合于实践之中。开始尝试寻找稳固的3边形,说白了就是为了练习结构化表达,提炼一些看起来比较高大尚,比较专业的输出而已。
因为选择了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参加了樊登躬身行领读读书会;
因为选择了要讲一本书;
因为选择了《第三选择》这本书里有一种思维方式叫:我找到你;
因为达成“我找到你”的秘诀是沟通;
所以我开始研究这本书,以及这本书里延展出来的知识点;
我感觉我自己在这个过程里收获了很多,ppt 写了一遍又一遍。从抄书到转换自己的话,感觉太低俗,又开始改成书里提取精华,然后又有了深层理解之后,又改成自己的理解,觉的这样分享起来会更加自在。改来改去,一周过去了,还没有个像样的ppt.
但是我在这个过程引来了儿子的好奇,于是我给他分享了什么是第三选择。
然后他知道了:当我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听你的是第一选择,听我的是第二选择,咱俩一起想出更好的办法就是第三选择。
我也在尝试引导他在生活中去践行,去应用这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就势必要引出沟通技巧。怎么给7岁小朋友去讲沟通呢?于是晚上我画了个三角形来给他讲怎么跟爸爸沟通,找到让双方满意的方法。
事实:儿子想玩游戏,而爸爸不让。
目的:让爸爸同意我玩游戏
嘉宝:爸爸我想现在玩游戏
嘉爸:不可以
(如果是以往此时要么就是嘉宝发脾气我就是要玩,哼。然后爸爸骂一顿,被迫放弃游戏,像爸爸的“权利”低头默默哭泣)
嘉宝:爸爸我就是想玩一会游戏,你说我怎么做你会让我玩?
嘉爸:把你今天的任务完成以后可以玩
嘉宝:我现在还在3个任务,我先把牛津树和单词搞完,玩一会游戏再读绘本
嘉爸:可以,但玩游戏订闹铃
嘉宝:谢谢爸爸
这个结果处理的我们3个都比较满意。
仔细想想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听-说-达成是达成目的的必要条件。而同理心倾听与绿灯思维是我们可以很好的完成听和说这两个必经之路的工具。
红灯&绿灯思维指说出了话有没有用,能不能帮助谈话目标达成。比如说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那么你红灯思维的人会说这没用的指责的话,除了激发矛盾,对期望没有任何帮助。可绿灯思维的人讲出来的话是助于期望目标达成的。
画完图,儿子正好跑我身后的沙发上做好准备定时玩游戏,我说儿子,妈妈发现你现在学会第三选择思维解决问题了,妈妈想再交你一招儿怎么样?
嘉宝:好呀好呀,我想听什么招儿(边准备打开游戏边凑过来头,貌似真的有兴趣)
我:我问你过马路时红灯干嘛,绿灯干嘛?(问的问题真的不怎么高级)
嘉宝:红灯停,绿灯行
我:那你看看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
嘉宝:目的(mu de),听,说,表达
(按着我手指的字磕磕绊绊读下来,还不认识多音字)
我:这是mu di 。妈妈告诉你哦,你在跟爸爸沟通时要想达到你的目的,你一定是要耐心的听爸爸说什么,听听爸爸的需求,然后自己再用绿灯思维说出来你的需求…
嘉宝:妈妈你说的不对,我应该先听听爸爸说什么,然后想想他的意思,我再说
我:好像有道理,那妈妈加上去“要想一想”
(本来想怎么给他说什么叫同理心倾听和绿灯思维,但貌似对他来讲概念没那么重要,他只要知道听,说就够了。)
我:那我们做个游戏,我来说几句话你来回答是红灯停还是绿灯行。
我:你这个办法根本不对,我不想跟你说了。
嘉宝:红灯
我:爸爸,我就是玩游戏,你说我怎么做可以让我玩一会儿呢
嘉宝:绿灯
ok. 红灯停,绿灯行,今天下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