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我见:
须菩提听到释迦摩尼佛说到这儿的时候,向佛请教,这部佛经,该怎么称呼?怎么奉持?
释迦牟尼佛回答须菩提,这部经,名字叫——《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是什么意思?个人觉得最好的解释,是“能断”。“能断”,断什么?断痛苦、烦恼……有人常常会问,成佛有什么好?成佛的好处,就是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挂碍……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到达了这个程度,还要什么金钱、名誉、美人……没必要了啊!
“般若波罗蜜”是什么?个人觉得最好不翻译,如果实在要翻译,便是——智慧到达彼岸。释家假定了一个“苦海”,这个“苦海”可没有坐标,没法给你发个微信定位。渡过这个“苦海”,便可到达幸福的彼岸。
什么叫“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举个例子吧,什么叫苹果?就是我们把它叫苹果的,那个东西。苹果能具体化吗?不可以!莫说莫说,挂一漏万!如果把苹果具体化,就不对了,问题就大了。如果说苹果是圆的,那长的不圆的苹果,不是苹果吗?如果说苹果是甜的,那酸的,没长熟发涩的苹果,不是苹果吗?如果说苹果是有皮的,那削了皮的苹果,不是苹果吗?如果说苹果是……所以“般若波罗蜜”,只是个名称,不是具体的长、宽、高、大、小……
释迦摩尼佛接着问须菩提,我有教过你佛法吗?须菩提回答——没有(教我一个生搬硬套的死佛法)。
如果说须菩提回答的是“没有”,那问题就大了!都十三品了,还没教?那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说的那些又是什么尼?
举例说明,咱们去驾校学驾驶,教练告诉学员,上车第一步,得把安全带系上!如果学员死记教练的教导,遇到没有安全带的车,是开不了的。即便这个车是好的,又不缺汽油,学员也会说——这车开不了啊!因为教练说的,不系上安全带不能开车啊!
释迦牟尼佛说有没有教过?须菩提回答没有教过!便是不要把佛的话,理解死了,学个一成不变的死佛法。
简而言之——领会精神!
三十二相也是如此。如果以三十二相作标准,咱们都去韩国,搞个整容,不都是佛了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