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在亲密关系中,若想要更长久,就需要双方的互相付出。
一旦一方的付出与另一方不对等,就会很容易产生矛盾,导致亲密关系的瓦解。
一段健康的关系之中,双方的感情地位一定是需要平等的。
付出也不该是盲目的付出,我们对他人的付出,是为了获得一段健康的感情,只有双方的付出达到平衡才能够实现我们最终的目的。
过度付出会使关系失衡,这样高浓度的付出是情感当中的大忌。
1、过度付出,会使感情失衡
一段健康的感情中,双方的感情是平等的。过度付出,双方就会处于倾斜的天平中,导致关系崩溃。
很多时候,付出过多,也许就会把对方推的越远。
前段时间和一个在招聘岗位工作的朋友聊天,聊到他最近招聘的一个女孩的故事:
姑娘今年28岁,履历非常出色,顶尖高校的留学硕士学历,一回国就被各大公司抢着要。
朋友一直和她有着联系,几轮面试都轻松合格,却在签合同之前突然说可能要选择不入职了。
了解下来才发现,姑娘是准备为了男友放弃已经到手的好机会,要去男友所在的城市发展。
朋友只是觉得有些不值,因为姑娘要去的新城市,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好,最后还是尊重了姑娘的意愿,故事到这里暂告一段落。
几个月后,姑娘主动联系朋友,询问之前的岗位还有没有机会,这才了解到两人已经分手了。
这样的付出姑娘还做了很多,最开始姑娘的一味的迁就可以换来男友的感激和疼爱,可越到最后,姑娘付出得越多,男友却越来越不满足。
终于,搬到新城市的各种不适应下,摩擦越来越多,两人矛盾爆发导致分手。
最让姑娘难过的,是男友的态度,姑娘牺牲了那么多,男友却并不领情,最后换来的却是五年的感情说散就散。
姑娘习惯性的迁就,使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失衡,付出越多,被对方忽视越多。
不仅贬低了自己的人格,还会导致对方的期望越来越高,难以满足。
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感情是一种平衡,而不是单方行为。
2、过度付出,会导致对方的习惯性不付出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到:“无论对谁太过热情,都会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亲密关系中的这个问题,可以用“边际效应递减”来解释,连续不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得的效用增量反而是递减的。
对一个人的过度付出,一开始会得到对方的感激,随着持续的付出,对方则会形成了习惯,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人的天性,长时间的付出,他就会习惯性接受和索取,越来越不懂得付出。
最近热播的现实剧《亲爱的小孩》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原因在于能从中看到真切的生活。
主人公方一诺在工作之余,还把家中大小事务都自己做了,哪怕她觉得累,也从来不说。
时间长了,彻底惯坏了丈夫肖路,让原本就没有代入感的肖路彻底成为甩手掌柜。
方一诺在医院待产时,肖路接到工作电话后,方一诺主动让他离开,而不是让他留下来陪自己。
在方一诺需要陪伴与帮助时,肖路不是在呼呼大睡就是在外工作。在女儿禾禾生病需要用车时,肖路却不接电话。
一诺在医院生孩子时,宫缩疼得死去活来,肖路却从医院回家喝着啤酒熬着夜看球赛。
肖路在长时间的被供养中,很显然已经习惯了接受照顾,丧失了主动付出的意识。
过犹不及,一段亲密关系中,一个人没有节制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限制,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3、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是相互付出,相互尊重。
林徽因在书中曾写到:“任何一段长久的感情,都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在每一段关系里,爱都是相互的,只爱,只被爱,都不可能满足和恒久。”
著名主持人杨澜也说过:“一段好的感情,重要的是彼此付出。”
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平衡的呢?
那就是双方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为了这段关系而共同努力。
凡事讲究循序渐进,细水长流,慢慢把自己的好释放给对方。
好的感情,是需要慢一点相处的,有来有回的感情才会更坚固,更长久。
在任何的关系里,相互奔赴和付出才有意义。
忠于自己的独立人格,以自身的优秀而相互吸引,是志趣相投,而不是追逐和依附以及一味付出,这样才能收获长久的亲密关系。
共勉!
话题:你觉得怎样才是最好的亲密关系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告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