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怎么讲,老子有云:“重为轻根,静为君躁”。
我们想想看,树木上的叶子是轻的,常年都会零落,根是重的,所以可以长久的存在;躁动是静产生的,所以静能主宰躁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庄重、严肃、恭敬,那种威严便会自然产生。所以学习圣人的教导,可以变化气质,化解自己身上的那各种各样的傲慢、轻佻、浮躁。自己的根基厚重,学问也会持久。
“主忠信”,忠、信我们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大家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忠”,是我们内心的根本,信我们内心的外现,你要建立你自己的主体,自己的价值观,先成就自我,再引导他人。
“无友不如己者”,这又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的大儒朱熹老先生把“无”解释为“毋”,认为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话怎么说都听着太势力了。要是按这样说,市长都要找省长交朋友,省长都要找部长、总理交朋友,那反过来说总理只会和主席交朋友,根本就不会搭理省长、市长,毋友不如己者嘛!如果孔子这样教人的话,还能被称为圣人吗?
如果我们就按“无”的本意来解释,就是“没有”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朋友,都不见得比我差,互有长短,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这样解释我看跟合乎实际,更何况前面说了“主忠信”,这也符合儒家“不偏不倚,致中和”,的精神。我们还是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一种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如”字解释成“类似”,认为孔子是劝诫弟子要不结交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作朋友,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不如己者,不类似自己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某。这个也可以说的通,作为理解也还是要知道的。
最后“过则勿惮改”。过,某种失误所产生的错误。有过则光明正大地、勇敢地改正,切不可遮蔽、掩饰,唯恐人看见。
学而篇第八章我们意译为:
孔子说:聪明的人如果内心不严肃不恭敬,
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所学的东西也不会得到持久;
内心正直、诚实守信是第一准则;
不要看不起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取长补短、有过必改才是一个智者的所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