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年龄焦虑这回事,同样的年龄,人家年薪百万,你还在上学, 人家有房有车,你还在打工,做一件事的时候可能还会反复考虑年龄的因素,担心年龄大了,过了35岁了会不会没有岗位或者没有人要了。做事情瞻前顾后,网络的快速化让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信息,也让我们在繁杂信息中迷失了自我。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年龄就像一条无线的警戒线,一边我们面临着35岁即实业的风险,一边是65岁还要延迟退休继续上班的无奈。这中间的几十年,过去,未来该如何评估。
不想讲什么大道理,道理鸡汤大家都明白。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毕竟是不同的。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可以抽出时间看看人物列传,从别人的路中可以找寻感悟。
比如,看看大家最熟悉的两位功勋伟人在20-35年龄段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诺贝尔奖-药学-屠呦呦
1930年出生,25岁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9-1962年,32岁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1年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京举行“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会上授予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奖励屠呦呦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
1953年8月—1971年1月,袁隆平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980年10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杂交水稻的育种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经过10多年刻苦的研究实验,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协作下,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球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者邢波教授
1993 年,邢波教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后进入罗格斯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9 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图灵奖得主 Richard Karp,以及更为如今 AI 界所熟悉的 Michael I. Jordan 和 Stuart Russell。2004 年,拥有双博士学位的邢波教授加入 CMU 的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这一世界领先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教学环境中潜研至今,从助理教授开始,到 2011 年取得终身教职,再到 2014 年获得教授头衔。
罗素说: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婉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明净而婉转,中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