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粄是指每年的清明节,在客家地区,大家都要到野外踏青,顺便采摘些鲜嫩的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等青草,用于做青粄。
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它性温可驱风祛湿,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因而又称它为药粄。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所以,清明节人人吃清明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能代代相沿。

所以,在客家,如果清明节没有吃清明粄,那就不算过节,所以在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做粄忙,尤其是农村,整个村庄都飘散着清明粄的味道,那就是乡愁的味道,那就是家的味道。
在今年清明节之前,我都没有正式做过清明粄,因为忙,所以清明粄都是前婆婆在做,因为我儿子喜欢,所以每年清明节前她都会做很多清明粄,留着给我儿子吃。
但今年不一样了,儿子去上班了,而且儿子下次回家未必会回老家了,他奶奶也未必会给他留清明粄了。所以,老妈我必须承担起做清明粄的任务。

做清明粄,艾叶是必需品,我觉得最好吃的是黄花艾,可惜因为气候原因,年前我就没见过漂亮的黄花艾,所以今年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艾叶来做清明粄。
我们学校的家门口就有着非常鲜嫩的艾叶,所以我在周一中午之前,就摘好了一袋子嫩生生、水灵灵的艾叶,就等着时间做清明粄了。别人家过节吃清明粄,咱儿子过清明节也必须有粄,不是吗?别人家有的,咱儿子也不能少。
虽然老妈我手脚笨点,也许做不出好看的清明粄来,但我可以请朋友来帮忙呀。这不,我就请来了广西妹子,一个和我一样,几乎从来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做过清明粄的妹子,和我一起做粄。
其实,做清明粄除了和面,其他的都没有难度。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粘米粉,我特地准备了3斤多,就怕到时候万一不够了,抓瞎。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两个都是新手的我们,和面一次又一次,和面的剂子就煮了三次,前后煮了超过20个大小剂子。

但不管怎样,最后我们两个新手,愣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就是硬生生把艾叶、粘米粉和馅料给包起来了,我们也做成了传说中的清明粄。
我们两个女人,花了一个上午整整做出了80个清明粄,最后没有馅料了,我还创新做了几个卡通形状的清明粄,不知道儿子是否爱吃?

都说,妈在家在,妈在哪,家就在哪。为了让下次休假回家的儿子,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吃到香喷喷的清明粄,老妈我费尽心思做了整整5盒的清明粄。
我想,这些粄,绝不是仅仅是清明粄,而是满满的妈妈的味道,爱的味道,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