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芭蕉,没见过真芭蕉时,喜欢画里面的芭蕉。看见了真正的芭蕉,与画里面的相若,更喜欢了。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平常里见不到。南国的寻常植物,北地只能养成盆景,形在而神不在。物以稀为贵,少见,当然稀罕。再者,芭蕉姿态亭亭,绰约在粉墙黛瓦之侧,天然一股幽静气息,予人清凉。三者,古人诗文渲染的结果。古人也喜爱这种植物,想来,芭蕉在众人眼中,总是美的。
古人爱以芭蕉说情思。读到李清照写芭蕉的词,“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觉得最恰切芭蕉的样子。待读到郑板桥的《咏芭蕉》,又觉郑氏也是芭蕉的解人。板桥诗是首七绝。其句云:
“芭蕉叶叶为多情,
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
却教风雨怨秋声。”
一二句与清照词句相若,大概他是读过李清照词的。但是,同中亦有变化。“一叶才舒一叶生”,写出了芭蕉叶子生长的次第状态,又为后面的议论伏下依托。蕉叶一舒一生,绵绵不绝,可不就是如同相思一般,越抽越长,永远没个尽头。
郑板桥的芭蕉是个有情感的女子,明明自己心里放不下,止不住自己的相思,却偏要把由头赖出去。都怪那急风密雨,没个消歇,在芭蕉叶上打成一片,弄出秋声萧瑟的凄凉模样,那秋声,才是惹出相思之苦的祸根。
这可真是无理而怨。秋声,是风雨织就而成。风雨如何织就?雨打芭蕉,风吹芭蕉,飒飒作响,乃成秋声。然而,秋声本是无情物,其来自大自然,无知无觉。谓秋声有情,实乃有情人移情外物也。女子怨秋声,正见其相思深重且难解、难遣耳。
相思本是人之情。以芭蕉写之,生动有致,更能引人共情。写情鲜活,所咏之物也立体丰富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