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浙江自驾游。
接上期游记,我们继续分享新昌大佛寺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经历,还有寺院里的传奇故事。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其实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现存的文字记录也未必准确。
有一种说法是,佛教的传教士在秦朝的时候已经来到中国,但是被秦始皇当异族“坏分子”给灭掉了(这事儿嬴政绝对做得出来)。到了汉朝的时候,有一天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中见有金佛闪现,并绕来绕去地围着自己魔力转圈圈,于是“佛”这个字第一次被记入中国的古籍。后人也就普遍认为,汉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起点。
我们来看佛教和旅游相关的这一部分:
早期中国和西域文化的传播融合,一定程度上借助了修行者的力量。古印度阿育王时期的苦行者们就已经(作为传教师傅)在满世界奔波了(估摸着其中就有被秦始皇“咔嚓”了的那一波)。不过那会儿没有什么高级的交通工具,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个事儿从西到东再到西,眼一闭一睁,100年,没了。
到了一世纪、二世纪,行走在路上的人,除了商旅、使者,再就是多了好些个云游的僧。
说话间就到了晋朝,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乱八七糟”的朝代,皇帝啥啥事儿都没干成,四处战乱,民不聊生,但是佛教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日趋兴盛。
都说江南好,千里莺啼,水秀山清,于是江浙沪皖一带的游僧多了起来。公元345年,有一个年少修行的禅师走遍了半个中国,60岁时云游到江左一带的石城山,见此地人烟稀少、满目葱茏,便定居了下来。他一边修行,一边宣讲佛道,身边的追随者越聚越多,茅舍四起。后来禅师给这个“村落”起了个名字,叫做隐岳寺。
这隐岳寺就是新昌大佛寺的前身,“隐岳”是这位禅师的号。他在这里修行了50年,至110岁离世,人称“开山祖师昙光”。昙光禅师初习禅道之时,佛教在中国生根不过百余年,根基未稳,没什么“体统”。而隐岳寺的建立,是新昌大佛寺在“佛教中国化”之路上提供的最初的一份推动力和影响力。
此后,华夏大地上的佛寺越来越多。佛教为儒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与道家文化融合发展,甚至有很多成语都是佛教故事演化而来。比如“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从词面上就能看出,在中国,信佛的人内心向往美好的事物、绝伦的风景,追求安稳、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很多寺院让人觉得清雅宜人的原因之一,和其他国家的佛教“气质”大相径庭。
比方说我此前去东南亚旅行的时候,发现当地的佛寺们和中国的寺院“气场”完全不同。这么说吧:一些发展程度较低或中等的国家,小城屋矮房破、一马平川,但如果你走着走着,突然一座富丽堂皇、金光耀眼的建筑映入眼帘,那一定是寺院。
它们特别地宏伟、华丽、贵重,远离“贫苦”,不可企及。不像在中国(尤其江南),佛寺是平易近人的——比如这新昌大佛寺,是一座佛家思想与江南味道并存且融洽的园林式景区,平和、中庸,待着舒服。
从稳定到兴盛,“佛教中国化”用了500年的时间,历经两晋和唐代。在这个过程中,新昌大佛初具规模,隔壁的天台山上衍生出了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并远渡东瀛;李白、孟浩然、颜真卿等大批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还有夫子朱熹,干脆就在这边办起了“补习班”,顺便写完了《四书集注》。在新昌大佛寺,至今留还存着大量的吟诗题词、墨宝真迹。石城古刹(的大佛),在1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石窟寺佛教文化东南传播的路上,是终点,也是“奇迹”。
如今,新昌大佛寺是一个占地25 km²的综合文化旅游区,营造着独属于中国文化的佛教氛围,并将禅意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去。包括浙江的天台国清寺、杭州灵隐寺等众多的著名(寺院)景区在内,如今的佛寺不仅是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的地方,更是休闲养心、体验风俗、观光赏景的游玩之地。也许过个几百年我们再回来看,把佛寺“改良”成为景区的这一做法,也是“佛教中国化”之路的一个重要蜕变和发展经历。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