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大城市生活,向往霓虹灯绿,人们现在却很少能体验到最纯朴最真实,发自内心的那种藏在心中来自血脉的喜悦--田园丰收。
童年有一段时间在外婆家生活,有幸体验过田园趣事,虽然累但是很开心,庆幸自己儿时体验过那种喜悦,也为有过田园生活的人们感到高兴,那种感受是人生最深的印记,也是最真实的感受。
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到现在也少不了他,他是一代代华夏人的积累,是刻在基因里技能。
我感到童年有一段田园生活是我的幸运,最心动的还是跟着外婆到田里种水稻和上山采茶子,稻谷的芳香和茶油醇厚,是我童年最好的礼物。
记忆犹新的是秋天收割稻谷,早早的和舅舅外公们将踏板脱粒机(打谷机)抬到待收割的稻田,带上竹箩筐和扁担用于挑谷子,当然也要带些吃的,而带的吃的很简单,一些茶水,一些凉薯,还有外婆给的几毛钱买的辣条!
那时收割的情景我永远也忘不了,大家都低头用镰刀把稻杆割断,脚踏踏板,稻穗在打谷机小铁环的碰撞下,稻谷一颗颗的掉在打谷机里,那是丰收的声音,稻田里满是稻香,大人们一担一担的把谷子挑回家中趁着好天气多晾晒几遍。
那是丰收的秋天,累了我就坐在田埂上,啃着带来的凉薯,喝着带来的开水,望着一块块平坦的田地满是忙着收割的人们,微风不燥,蓝色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偶尔看见迁徙的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天空中慢悠悠的飞过,我总会停下来看着它们渐渐的飞远。
当收割完成后,家家户户门前都是金黄一片,都趁着好天气把稻谷晒好。用木耙子翻晒稻谷,坐在门前看守稻谷,以免被麻雀和鸡偷吃。在外婆家二楼有个很大的谷仓,稻谷晒好后都放在谷仓里,谷仓是非常干燥的,也可以存放一些需要干燥的食物,每次打开谷仓,迎面而来的是谷子的香气,令人沉醉。
入秋后还有一件事是令我开心的,那就是上山采茶子,因为可以到大山里面去逛逛,还有天然的小零食。
每到茶子的采摘季节,在外面务工的人们也会请假回家帮忙采茶子,都忙着抢收茶子,因为采摘茶子是有时间限定的,一年也就是那不到半个月时间允许上山采茶子,这也是难得的家人能聚在一起的时间。
上山采茶子一般都是用摩托车运输新鲜的茶子,人们早早的准备好麻袋,带好水和凉薯,秋天也是凉薯的丰收季节,所以在农田里忙碌的人们经常把它带去解渴。
茶树一般都不是很高,都是一个个徒手摘进袋子里,和小伙伴们比赛谁摘的又快有多又大,一颗颗青色带点红色的成熟茶子被我们摘进麻袋,一包包的运回家里晾晒。
摘茶子的季节,白色的茶花还开着,甜香甜香的,这时表姐就带我去寻找天然的小零食了,先拔一根干枯的蕨杆,取其中一小段中空的管,然后就可以吸到茶花的花蜜了,甜甜的味道只有我们和蜜蜂知道。再到附近找找茶果,也就是和茶树的叶子长的差不多,但是比较肥厚多汁,吃起来脆脆涩涩的,运气不好就吃到苦的茶果,运气好就可以吃到带甜味的茶果。
我们一年难得来一次茶山,所以在大家歇息的间隙到旁边踩点茶叶,看看改革开放前那条人工修的水渠,或是偷偷的跑下去游个泳,可千万不能被大人发现!
刚采来的茶子还不能榨油,经过晾晒,青色的茶子皮脱水变成褐色,一颗颗黑色的茶籽从中爆出来,茶子皮可以当燃料,黑色的茶籽继续晾晒尽量脱水,从而激发其油性。
茶籽晒好后收集起来,村大队部有榨油机,大家排队将家里的茶籽拿来榨油,由于那天太晚了,没有跟着外婆去榨油房,躺在床上等外婆回来,最后外婆提着一桶茶油和一些茶饼回家,第二天就可以吃到用茶油炒出来的美食啦!茶麸饼则可以用来烧或者洗头。最后茶子得到茶子皮、茶油和茶麸饼,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一点也不浪费。
这就是我童年的田园记忆,虽然那时候没有电子产品提供娱乐,甚至连看电视都要到别人家蹭,但是这些农田活动还是让我很开心,因为丰收的喜悦真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美好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