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爸原创:本文是淘爸对“孩子碰到乞讨”的“”正确姿势“分享!】
我们在街上、商业区,交通工具等很多场所,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乞讨者。对于成人来讲,没有孩子和有了孩子的施舍是截然不同。而且对孩子影响是很深刻的,甚至你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怀疑,恐惧等众多的负面影响。
淘爸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让孩子拥有同情心不受到伤害和避免错误的引导“。
成人家长对待施舍归类
【普遍施舍,A类】
这类人都会给一些钱,原因大多是看着可怜,甚至判断不是真正的乞讨,也会给些钱,这些行为背后都是透露着一种爱心的表达。
【辨别施舍,B类】
这类人通常不会轻易给钱,会通过观察区分对待,比如四肢健全,不影响劳动者,不给;小孩被利用赚钱的会考虑变相助长拐卖,也不给;他们的行为背后是隐藏着爱心,不会泛滥表达。
【不关注施舍,c类】
这类人通常不会给钱,可能是施舍意识不高,也可能是之前被骗过,等其他原因,这一类不见的一定是没有爱心,总之原因各有千秋,都暂且归到这一类。
低幼孩子解读(3到5岁)
这个年龄段孩子理解能力非常有限,相当于白纸。淘爸把上述三类家长与孩子进行匹配,我们对A类的匹配重点分析。分析之后,BC类就很容易找到思路。然后淘爸再把建议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A类家长和低幼孩子
1、孩子初次看到乞讨
孩子基本上都会好奇的问,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他们为什么穿成这个样子,跪在地上做什么等等问题、
事件过程:
→A类家长会充满爱心的解释一下他们是谁?为什么乞讨?
→家长会掏些钱送给乞讨者,或让孩子送些钱给乞讨者。
→乞讨者通常会对家长表示感谢,甚至声色并茂夸奖你的孩子。
→家长会借机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懂得助人为乐。
→家长会表扬孩子,甚至还会因此奖励的孩子。
孩子视角
好奇→引发他会问。
听到你的解释→自然而生的同情心开始被调动。
施舍之后→他的同情心会被自己的行为和被施舍者的夸奖进一步强化。
家长借机教育→他又是被很大程度的正激励强化。
奖励→这是强化再度叠加的巩固。
2、以后在遇到乞讨
如果家长按照上面套路来,那么后面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头痛的事情。
某一天遇到很多乞讨
孩子被多次强化的行为就是施舍,而现实生活中家长若看到众多乞讨者不会都给钱,家长就会在沟通中出现言行不一致,甚至错误引导。
→妈妈没有带那么多钱。(孩子若知道你有钱,其实这就是撒谎。)
→那些乞讨的都是假的 / 那些乞讨小朋友背后都有坏人。(如果,此时孩子听到你这样的解释,那么他的惊讶不亚于你看反转剧,请记住,孩子是在没有辩证能力思考下的”错愕!“)
某一天撞上假乞讨败露(或者孩子通过其他途径,如电视新闻)
如果孩子在施舍过程中遇到假装残疾不能走路的人,对方拿完钱站起来就走。或者对方,接电话拿出来的手机居然是很好的手机。或者收钱的时候,不小心把好多张百元大钞露出来,等等。
此时家长怎么解释?其实伤害对孩子来讲已经有了。这个不是错愕那么简单。若成人遇到此类型事件,其效果好比影视剧中桥段:多年的信仰一下子崩塌,或突然发现好兄弟是叛徒。
二、B类家长和低幼孩子
这类家长是理性地帮助孩子去观察,去判断到底哪些乞讨可以施舍。从出发点来讲,是想帮助孩子建立思考,不要肆意滥用爱心,或者被骗。
淘爸提醒1点:孩子这个年龄段不适合把这些负面的告诉他,尤其是遇到那些腿反背到肩上儿童的一些恐怖乞讨,最好一点都不要多讲背后的事情,就好比你对毒品、屠杀、暴力等事情的态度。
三、C类家长和低幼孩子
这类家长不参与乞讨,所以只需看淘爸下面注意事项和方法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乞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真假乞讨之外,还有更错综复杂的社会性。即使你是一个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其实很难准确判断乞讨者的身份真假,也很难通过自己的施舍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点滴施舍去做一点点温暖的改变。
所以,本身你施舍与否,淘爸都理解和支持,但是在你和孩子一起的时候,你就要慎重。
首先重中之重,确保安全。
如果对方是那些像间歇性精神病人,痴呆坐在那里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单独去施舍。
其次,不要帮助孩子下结论,错误引导,恐吓等。
→他们都是骗人的,不要理他们,
→他们身上都有病菌,不要过去,
→你要不听话,将来就像他们一样。
方法
低幼儿童原则就是:【不要接触,淡化处理。】
1.转移注意力
孩子看到了马上就抱到另一边,或自然走到中间挡住,若孩子还是看到你就先于孩子发问前,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用明确性指导性语言和动作去转移,如,手指着另一个方向说”宝宝,你看那边的胖叔叔手里拿的是不是冰淇淋?“
2.简单解释。
如果孩子看到了,还是纠缠不放,你就只描述行为不加评判的简单回答。如,嗯,他们衣服穿得不好,头发有点乱。然后再马上转移注意力。
通常低幼的孩子,给他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或明确引导性行为,他会忽略的。
建议
如果你想保护孩子的纯真善良,培养他的同情心和爱心,那么下面这些途径是很适合的。
公益组织举办的一些活动
新闻报导的自然灾害援助
朋友圈经核实确认是真实的救助
还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恶略天气还在坚持卖东西的老人,小区里提东西的爷爷奶奶等。
非低幼孩子应对
这个年龄基本上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而且他们处于移动互联这个信息丰富、便捷的年代,所以更适合采取疏导的方法。
淘爸建议用B类家长的方法,去引导和学会施舍,但是要注意尺度,让孩子在自然成长中逐步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