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综艺咖
如何成为央视一姐,网红主持人—— 董卿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如何成为央视一姐,网红主持人—— 董卿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作者: 花儿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02:19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总应该有所追求,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年龄。 ——董卿

    董卿.jpg

    今年春节长假引爆的《中国诗词大会》,正热播的《朗读者》,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董卿。

    不是每年春晚舞台上惊艳的华服,高盘的发髻,而是简约大方的套装,利落的短发,更显温婉如玉,气质若兰。不是程式化的开场或是串词,而是和选手或是嘉宾的真情交流,智慧得体的临场应对,让我们看到了董卿的另一面,深厚的文学素养,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

    《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就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他念古诗词,到现在父亲仍然有保持阅读盲文书的习惯。
    听完这段经历后,董卿在现场送了他一首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诗:

    天堂图书馆.jpg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
    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他是在双目失明之后被任命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所以他写下了那首非常著名的诗)

    《朗读者》,董卿作为主持人兼制片人,筹备了一年多,终于实现了自己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

    节目每一期有一个与我们的生命有关的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

    告别.png

    每一期的每一位嘉宾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董卿总会在访谈环节中让每一个人得以更加生动的展现。

    美好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精神的思考,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其中读到的书也很快上了热搜。

    “这个节目得益于很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董卿,这就相当于《中国诗词大会》,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董卿,这个你必须承认。”央视综艺频道总监郎坤这么说。

    那么董卿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网红”的?

                            ————I  小时候父亲的“魔鬼训练”————
    
    小时候.jpg

    董卿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均是复旦大学毕业,父亲是新闻系,母亲是物理系。但董卿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有些压抑、保守和刻板的氛围中度过的。

    父亲对董卿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她承担家务,每天刷碗、擦地;命令她不许多照镜子,还嘱咐董卿妈妈不要给她做新衣服,说女孩子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多看书。

    抄成语、抄古文,朗诵,还有每天早上要跑一千米。

    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给安排好了“勤工俭学”,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等。辛苦的工作曾一度让董卿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女儿。

    不过关键时候董卿还是非常有主意的,因为喜欢文艺,坚持报考艺术类学校,为此和父亲对打,甚至留遗书以自杀威胁,最后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而对于父亲的“魔鬼训练”,董卿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都要哭了,但也觉得理解而且感激,这是一贯认真严谨的父亲爱女儿的方式,这段经历也造就了她坚韧的性格。

    董卿小时严厉.png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这样的教育方式。有趣的是,直到现在,董卿的父亲每次都会看女儿的节目,而且会认真做总结,告诉她哪里还可以改进。这个认真劲,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II  一次次将事业归零、一不开心就读书 ————
    

    1994年毕业后分配进入浙江省话剧团,但其实并没有什么戏可拍。正好那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个朋友去考试,自己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意外被录取。就这样误打误撞迎来她的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董卿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既做主持又做编导,边学边做,非常开心。“在杭州的工作使我从电视的‘门外汉’开始熟悉并爱上了主持人工作。”

    这时,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要向全国招聘,让她去试试。

    1996年,董卿到东方电视台工作。

    到上海后董卿发现自己没什么事干,由于日子闲,就去考了上戏的电视编导系。


    图:1997 主持流金岁月

    直到1998年主持《相约星期六》,节目一下子火了。董卿也开始尝试什么叫小有名气了。

    1999年,上海卫视成立,董卿想,上海卫视面向全国,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即便要放弃《相约星期六》也几乎没犹豫就去了。

    到上海卫视董卿才发现,就是串联节目。很快她就感到了失落。就在家读《红楼梦》、唐宋诗词。还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

    接下来上海卫视改革成功,蒸蒸日上,风格大气又亲和力十足的董卿担当了许多重要的主持。2001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

    缘于这次得奖,“金话筒”的一位评委希望董卿加盟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魅力12》,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29岁,在上海事业有成,生活安逸,有朋友有人脉。“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反复追问自己的内心,董卿还是决定去。“如果我不去会怎么样?我想有一天我一定会后悔。其实能够做不同的尝试,也是一种幸福。”

    2002年,董卿只身前往北京。

                         ————III 百分百努力赢得尊重和肯定————
    

    刚到北京,而且西部频道在偏僻的大兴,一个人租房,陌生,孤单。

    董卿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毕竟我从1994年入行到2002年,已经八九年的时间了,对导演意图、电视流程上手很快,我还能给他们出很多点子,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就是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

    那段日子,董卿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常常为解决一个小问题熬到凌晨三四点。这种努力首先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不久,在央视的一次例会上,台领导互相交换意见时提到,《魅力12》办得不错,那个主持人很好。


    然后2004年被调到综艺频道,主持青歌赛。

    青歌赛压力很大,连续20天直播,每晚直播近三小时。董卿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到十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和老师核对次日的考题。回家已是凌晨三点,董卿还要打着哈欠背台词。

    而董卿每天下午一点就去了现场,和每个选手进行沟通,15个选手,每人十几分钟,一共下来三个小时。这个环节没有人要求,但董卿每天都这么做,为了挖掘出每个选手的故事,为了给大家呈现选手的亮点。

    董卿终于通过青歌赛在中央台的核心舞台有了立足之地,并成为2005年春晚的黑马。

    在之后的日子里,就有了我们熟悉的董卿。几乎所有大型的活动都有她优雅自信的身影,美丽亲切的笑容。

                                  ————IV 追求永无止境————
    

    董卿说:

    “我在主持中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有信息量,有情感,有趣味,有思想。”

    这也是每次节目之前,董卿都要做大量功课的原因吧。

    “修养的东西需要日积月累。无论再忙,再累,我每天都要保证一到两个小时的阅读。只有不断地吸纳,才能不断地释放。”

    关于读书,她的名言是——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读书让我很快乐。

    2014年董卿又去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一年,对于记者的采访,说道:

    “我们每个人都和‘更好’之间有一段距离。电视媒体现在竞争很激烈,真需要认真学新知识,好好充电。”在交谈中,董卿一直谦逊地说,“我发现近一两年来,所主持的节目形式上有些雷同,没有太大的突破。这也促使我决定调整工作,暂时放下话筒,去海外学习深造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去美国这一年的学习能够开阔视野,更新思路,未来以更好的状态回归舞台。”

    回来后,董卿即担任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受好评。

    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创办节目《朗读者》,精益求精,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觉。

    想起以前看杨澜说她为什么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央视去美国学习,因她在参加一年春晚的录制时,本来定好的几个主持人,导演认为其中一个不大适合,就临时“开”掉了这个人。当这位主持人兴致勃勃的到达现场的时候,化妆师却通知她已经被拿掉了。

    只有那个不断追求,突破自我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祝福董卿,也希望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吧,少年!

    不求赞赏,你的一个点赞就会让我心里开出一朵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成为央视一姐,网红主持人—— 董卿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yp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