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里面,有许多的三角关系。比如:丈夫,妻子,儿子;或者,丈夫,妻子,女儿;女儿,儿子,妻子;女儿,儿子,丈夫;等等。
在这样的三角关系之中,有两方往往容易结成同盟,来对付另外的,相对疏远的一方。
比如,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他们更依恋妈妈,所以更容易和自己的妈妈结成同盟,来对抗自己的爸爸。这种情况下,丈夫就容易感觉到,自己被疏离、被排挤了,于是,可能选择和孩子抢夺妻子;或者,走出家庭,寻找别的女人安慰;或者,投身于工作之中。
读书笔记—《超越原生家庭》2最神奇的是,投身到工作之中的丈夫,他又组建了新的三角关系:丈夫,妻子,工作;或者,丈夫,孩子,工作。这个时候,丈夫不再孤单。他和自己的工作组成了联盟,来对抗妻子,或者孩子。
哎!总归是有精神寄托了嘛!总归好过,在外面找个情人。
说到找个情人,许我多巴拉两句。如果,妻子和孩子组成了联盟,自己成了相对弱势群体的丈夫,在外面找了一个情人的话,那么,他又通过这个情人,建立了新的三角关系。(嗯,是了,这个才是我们通常三八的“三角关系。”)
在丈夫—情人—妻子,或者:丈夫—情人—孩子,这两组三角关系中,丈夫和情人是联盟。所以,他们紧密结合,一致对抗妻子,和孩子。在这样的关系中,丈夫会觉得,情人和自己,同仇敌忾,无比贴心美好。
但是,如果他因此和妻子离婚,而重新和情人结婚的话,那么,新的婚姻关系中,前妻已经被分离出去了,原来的对立面没有了。他就立马和原来的情人、现在的妻子重新建立起新的三角关系,盟友又变成对抗关系了。完全的美好温馨又不见了……丈夫忍不住嘀嘀咕咕:“怎么结个婚,你就大变样了?!”呵呵,道理在这里呀!
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他们对母亲的依恋会慢慢减弱,对父亲的依恋,逐步增强。此时此刻,三角关系的同盟方,又会发生变化了。有的时候,是孩子和爸爸一伙;有的时候,是妈妈和孩子一起;还有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一起,对抗孩子。甚至有可能,在同一个事件中,孩子一会儿偏向妈妈,一会儿又站在了爸爸一边。
说起来千变万化,其实,这样的家庭关系,才是比较正常,健康的。在这样的连接中,父母孩子,随时结盟,随时转换阵营,他们之间的关系灵活多变,也因此更加包容、稳固。
等到孩子成年了,成年的子女,应该学着把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去。这种分化,不仅仅是指,搬出去住;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独立自主,让“自我”成长起来。
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因为,熟悉的相处模式,即将被打破。爸爸妈妈会感觉很不能接受;自己也因为冲突不断,感到磕磕碰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