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当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至死都是18岁——那是性格

《当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至死都是18岁——那是性格

作者: 韩秀琴cn | 来源:发表于2023-05-16 06:15 被阅读0次

跑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感受不同的体验?是超越不同时候的自己?是突破想象不到的可能?

从开始跑步,到全程马拉松,到超级马拉松,然后到铁人三项。

如果说马拉松的意义,是因为喜欢而坚持下来。那铁人三项呢?

跑步,自行车,游泳三项,其中自行车是最折磨人的,因为不喜欢。

一件事情因为不喜欢,却为了参加比赛而逼迫自己去训练,这样的事情即便职业选手也很难出成绩。

那么这本书的意义,便是在喜欢之外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而后寻找突破口吗?

或者说在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面前都全力以赴才能称作致死或者说在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面前都全力以赴,才能称为“至死18岁吧”。

那么多说一些关于自行车训练的事吧。

自行车训练首先需要一辆参与比赛的自行车,还需要头盔和骑车专用的鞋子,更麻烦的是得有一条能自由加速,有比较安全的路线。

跑步只要有一双跑鞋,随处都可以去跑,而自行车是需要有专用跑道的,且保证安全。

如果这些都具备了,接下来就是人。

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练习其次去练习场地,被穿过繁华市区,另外鞋子需要固定在踏板上,那种细轮胎,高灵敏度的体育赛车对于马路边细小的凸凹都非常敏感,颠簸不已。

骑着这样的赛车,带着所有这些装备穿过闹市,这个过程是很恐怖的。

我曾经有一次骑山地车穿越闹市区的经历,自行车,电动车,接送孩子的,送快递的,送外卖的,仿佛每个人都很着急,在人群中窜来窜去,感觉恐惧又糟糕。于是,无数次的提醒自己,绝不可以再在这样的环境中骑车了。

如果需要穿过闹市,宁可绕远路走边缘地区,也绝不横穿闹市。

再回到村上春树,骑着专用体育赛车,鞋子是固定在踏板上的,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想一想确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竞技赛车是为了速度而设计的,弯道处绝不减速,如果不能勾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巧妙的倾斜身体转过弯道就会摔跤。下坡时速度过快或前面有人摔倒,很快大家会挤作一团摔在一起。

自行车赛的挑战,远远不是坚持努力多加练习就可以的。

村上选择的这辆自行车车身上写着“至死都是18岁”,借用了布莱恩·亚当斯的名曲的标题。

自行车赛真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比赛,需要18岁的活力,18岁的灵敏力,18岁的速度与激情。

那么选择参加自行车比赛是为了挑战18岁吗?

“世界上将马就改造成车库的人多如牛毛,而将车库改造成马就的恐怕只有我。”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台词。

改造是为了创新还是为了突破呢?

不管结果如何,每个人大脑中的想象都是非常美好的。依存这样的想象,人类不断的挑战自我,无可置疑,有很多失败了,而也有许多发现了比想象更加美好的事情。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大胆的去想象,或许会看见另一番样子呢。

村上对他的铁人三项做了两个计划,A计划属于完美计划,B计划当然就是底线了。

结果究竟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心理,在强制参加完一次比赛之后还会有第二次吗?

如果是我呢?

清楚的,记得那年报名参加全程马拉松,顶着炎炎烈日一次又一次30多公里的训练,苦不堪言。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参加完这次之后再也不跑全程了,只健康跑,理性跑,跑个半程便好。

老天不遂人愿,在比赛前夕严重受伤,只能放弃,于是我参加一次的愿望都落空了,在这些年的跑步生涯中重重地画了遗憾的一笔。

重读这本书,至死都是18岁,又一次诱惑到我。第1次铁人三项之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全程马拉松,超级马拉松,山地马拉松,铁人三项……挑战无处不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挑战,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

所有的挑战都需要最辛苦的付出,都需要和伤痛作伴,都需要准确的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然后才能一点点突破。

“撕心裂肺坡”,每一次比赛都有这样一段距离,那训练呢?训练中会有这样一个时刻吗?写小说呢?小说创作中也有这样的时刻吗?生活呢?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吗?

经历过才可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身体允许,纵然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我还是会不以为意的继续跑步,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如同从前一样继续努力,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

谈论跑步时要谈些什么呢?谈性格。

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

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

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出自你的性格,最后变成自己的命运。

所有参加的这些比赛,选择的这些爱好,都基于自己的思想,而后变成自己的性格,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

赛道上从来不缺别人,缺的是自己。

所谓自律,从来都不是强迫,而是性格。

原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性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至死都是18岁——那是性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bv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