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
美国大学文化-自由和迷失

美国大学文化-自由和迷失

作者: 静__悠 | 来源:发表于2020-12-31 18:34 被阅读0次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在美国本科的这四年,“自由”应该是最恰当的选择。

哪怕在还没进大学的时候,选校的过程就相对自由。当时我在纽约读公立高中,自己申请了各地的三十几所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乘火车到各个城市去参观学校。

当时每到一个大学,就会有在校的学生,像是导游一样,带着我们跑去图书馆里转转,接着又去参观食堂和寝室。参观完了,我们这些高中生们顶着四月微凉的春风,不停的盘问着领队的大学生们,学校的老师怎么样?同学之间的气氛又如何?

终于选定了一所学校,在信箱里迎接我们的,是一本厚厚的新生课程列表。记得当时是夏天,刚参加完高中毕业典礼,我坐在纽约的一个小图书馆里选课。那本学校寄给我们一本厚厚的彩色册子,每一页都写满了适合大一新生上的课,包括课程的内容。像是在淘宝上买东西一样,我看的眼花缭乱,什么都想试试看。

开学的前两周,你都可以随时换课。于是大家往往会在第一周去尝试上很多节课,每节课的老师像是为自己的课做广告一样,要在第一周说服学生们选择自己的课来上。

进大学的时候我打算读经济学专业,但实际上到了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每个人的专业才正式确定。无论你打算选什么专业,大学里几乎所有的课,你都可以随意选。

虽然我当时打算是要读经济学,但整个大一一年里,我其实只选了一节经济学的课。其余的时间,课表里都填满了各种我一直想尝试,但之前因为要努力考大学,没机会尝试的课程:三节美术课,有绘画也有抽象的艺术类的概念课。每周我会花大概十小时练习钢琴,年终要参加钢琴课的演出以及合唱课的表演。同时课表里还有创业课,编程课,写作课,和心理学课。对我来说意义最重大的课是一节人类学的课,探讨世界各地的文化。上大学前我从未听过人类学这个名词。但之后我却决定要同时念经济学和人类学的两个学位。

之后的几年其实和第一年十分相似,在完成经济学和人类学专业课的同时,兼休艺术课,剩余的精力可以上一些没尝试过的课,比如历史,心理学,或者是关于领导力的课。

和我一样,别的同学们也被鼓励在大学的第一年尽可能的多去尝试不同种类的课,再大学第二,三年的时候再真正决定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有许多学理科的同学在第一年就换专业,学习社会科学或者文科,有些甚至换到音乐专业。也有文科的同学,在第三年决定转到电脑专业。每个人上的课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学的四年里,在学术上,每个人都有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

除了在学术上的自由,交友自由也是校园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课表,没有固定的班级,也就没有同班同学的概念,club,也就是学生社团,就成了大家结识新朋友的去处。

大学四年里,我先先后后加入过许多不同的学生组织。有些社团我待了好几年,有些我只尝试了一年就退出了。我先是加入了击剑社团,虽然只在那里待了一年,许多相处多年的朋友,却是在那一年里,在击剑社团里认识的。之后又加入了跆拳道社团,在社团之外大家总是聚在一起午餐,去烧烤,一起去校外玩。

有时候会和认识的朋友一起去尝试瑜伽社团,冥想社团,还有做志愿者的社团。学校每个年级也就几千个人,并不算大。但在不同的校园活动中总能见到不少新面孔。和有一些人可能只是短暂的闲聊,浅浅的交集。和另一些人的友谊却能一直留存下来,哪怕多年后大学毕业,大家各奔东西,却也总惦记着彼此。

罗切斯特大学在纽约州最北部的地方,常年大雪纷飞,冬天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度,夏天有时在五月还会飘雪。不像在大城市的大学生,上完课就迷失在大都市里。我们在美国荒凉小城市里的大学,又遇见这样的天气,大家把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学校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社区。

在国内的大学,大家有班级的概念,每个人很大程度上都是集体的一份子。但在美国大学的小社会里,大家比较以个人为主,没有什么固定的身份。上一秒你在你的体育社团里和队友们一起汗流浃背,下一个小时,你换上西装,便成了辩论社的领导人。你可以是你数学课上最令老师头疼的差生,在你的历史课上,也许你能写出班级里最出彩的论文。穿梭在不同的社团,不同学科的教室里,接触的总是不一样的一群人。

因为课程的多元化,以及校园社团的多元化。总能在不同的角落结识到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朋友。比如说,与我最熟悉的朋友圈子里,有来自墨西哥的朋友,中国的朋友,东南亚的朋友,加拿大的朋友,当然还有美国朋友。在社团活动中,也能时常结识到从叙利亚来的难民,非洲某国领导人的子女,还有欧洲来的交换生。

大学四年,是我极其快乐的时光。不过美国大学的“自由”文化,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比如说,有机会上各种各样不同的课,可能会导致许多人学而不精。

我的老公读的是欧洲的大学。他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除了心理学几乎不上别的课,每个人都专心学习自己选择的领域。大学毕业时,大家都几乎可以被称作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所学习的内容深度,要高于美国大学的专业。老公总是半开玩笑半粉刺的说我们美国大学出来的学生,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毕业了也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他说的不无道理。拿到美国本科的文凭,不代表你对你所学的学科就已经掌握了,要想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或者想要真正了解一门学科,大家往往会选择接着读研究生。

社交上的自由,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意味着孤独。曾经认识一个内向的中国留学生,因为不像是中国的大学那样有班级,有固定的团体,他不参加社团和社交活动,就代表他几乎没有机会结识新的朋友。大学几年来,他按部就班的去上课,然后一个人吃饭,回到他的单人寝室。没有什么朋友,他几乎活成了一个透明人。

总而言之,美国的大学文化对我而言充满了自由,让我有机会在学业上尝试各种不同的领域,在生活中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朋友们朝夕相处。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种大学文化让他们迷失。在学业上难以找到固定的方向,在生活中没有自己固定的小团体,越行越远,却越来越迷失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国大学文化-自由和迷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dv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