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乔纳森·海特,是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被人们称为“21世纪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心理学家”。
他的这本书《象与骑象人》也被称为最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积极心理学著作。
而这本书的议题“幸福”,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关心的话题,可是关于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个问题,古今中外议论纷纷,没有定论。
那现代心理学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我们将从三部分介绍:
第一,为什么我们会不幸福;
第二,追求幸福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第三,如何超越自我的局限,实现人生的升华。
让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
这是因为:内心的大象天生就容易让我们觉得不幸福。
听起来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内心这头大象经常表现出来“悲观主义者”的特质。
比如,我们捡到100块钱当然开心,可是要是又丢了这100块钱,就会更痛苦。
我们心中的大象,总是会放大痛苦的感受,让我们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我们哪怕是生点小病,都感受得非常明显;可是我们健康得活蹦乱跳,却毫无知觉。”

第二,我们怎么样科学地追求幸福呢?
我们都有发挥自己潜力、展示自己优势的渴望,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更容易产生进入心流的状态,也就是忘记时间、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产生的那种成就感和价值感。
这个时候我们就比较容易能够理解稻盛和夫在《活法》这本书中曾经说过的话,他说:“努力工作是体味人生真谛的方式。”
第三,我们还可以超越自我的局限,在自我之外寻求到超越个人利益更大的提升感和幸福感:
包括感受大自然、高尚品德以及加入更大群体追求超越自我意义的目标。
幸福当然很美好,可是幸福和幸福的层次也不一样。
在所有人类的文化里,人们在群体中影响自己内心感受的情况,往往可以分成两个维度:
一个是水平维度上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喜爱;
另一个是垂直维度上表现出来的你在社会上的地位或阶级。
不过,作者认为,在这两个维度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第三维度,也就是精神层面的提升,作者称为“神性”的道德维度。
这里的“神性”不是说假定上帝一定存在或者我们一定能感受得到上帝存在。
而是说,不管有没有上帝,我们内心都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敬畏感、自我的提升感。
这种提升感能让我们内心充满幸福的感受。
那每个普通人又如何加入超越自我意义的事业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所谓利他之心度人生,就是说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着自己,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别人的利益。
这不就是超越自我心态的最基础而重要的方法吗?
而当我们超越自我,加入到一个比自我更大的群体之中,大家一起为着一个利他的目标努力,就更能感受到这种神圣的提升感,获得持久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