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松蔚老师的live里听别人提了一嘴,突然想起这本书之前有下载,但没时间读,抽空翻阅后觉得,还不如没时间读。
本来考虑到朋友研究的方向涉及幸福,看标题后打算推荐,还好没有。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找到幸福及意义,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好把握力度,很容易会变成鸡汤。这学期也修了一门幸福心理学,体验感极差,甚至出现理论错误的硬伤。虽然对积极心理学还是抱有好奇心,但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再涉及了。
本书的翻译有些奇怪,或者说可能是作者本身的问题,使这本书看起来像是理论和实验的堆砌品(不过这样的大量堆砌也是一种本事),而没有一条特别清晰的逻辑线,读起来缺少美感甚至有些乏味还会经常忘记本书的主题。而且很多地方点到为止,颇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个人认为,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企图以大量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服时,便少了许多可行度,因为光证实不证伪是耍流氓的行为。
更何况本书还夹杂了点宗教私货,其中的一些表述让人感觉对佛教的认知一知半解,对阴阳协调的人生的解读也是错误的。
而且整本书偏理论,指出问题后大部分并没有提供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天真实在论”处,因此对急需借这本书提升幸福感的人群还是不推荐的。
书里有对伯恩斯认知疗法的补充,虽然作者认为当情绪上头时运用认知疗法有些“缘木求鱼”,但书中所补充的方法,即“回想最近你跟某个自己在意的人起冲突的情景, 找出自己行为不当之处,例如自己做了冒犯对方(就算有权如此)、伤害对方(即便出于好意)或言行不符(就算找得到理由)的举动。在你发现自己的过错后,你就会听到自己心里的辩护律师拼命帮自己找理由开脱,把过错怪到别人头上,这时,不要听他的。你现在的任务是找出一件自己所做的错事。把梁木移走的那一刻真的很痛,但一下子就不痛了,而且接下来你会觉得放松下来,甚至很愉快。”
虽然没有尝试过,但也同样有一些缘木求鱼的味道。
批判了许多,但也有可取之处,书中有两个观点是比较赞同的:
1.幸福方程式:H(幸福持久度)=S(天生遗传的幸福范围)+C(生活条件)+V(可控制的因素)
2.幸福之道在中庸:平衡之美
还有就是书里所列举的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是可信的。
但综合来说,我不会向同行推荐这本书(如果是一起批判或讨论其中的观点的话,另当别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