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予诺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晚上吃饭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件小事。
平日里饭量较大的书法老师,这次只喝了一碗汤,别无其他。一顿饭吃的不冷不热,很快就吃完了。
一如往日,晚饭过后,我和弟弟一同去了书法老师办公室。光线黯淡的缘故,将钥匙试着插入锁孔,可未曾打开。就在这时,门被打开了。巧的是,开门的正是书法老师,随即开灯。原来,所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就好像刚才路过窗户时,没有灯光,并不代表里边没有人。
大概是感受到了老师的不平常,便蹑手蹑脚的做自己的事情——练毛笔字。在我写了半截的时候,只见老师不慌不忙的铺开宣纸,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字迹抒发着自己的感情。
“天无绝人之路”这几个大字印在眼前,趁老师出去的间隙,与我的弟弟聊天——无非是关于老师今晚的举动之类的话题。老师回来后,小心翼翼地与老师聊天。得知有心事的他故而没有好好吃饭。具体事宜,不曾得知。
可能是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倍感不如意,也可能是受到了老师的缘故。后来由于时间的关系,弟弟和我先后回到寝室。
回到寝室后,将充满电的手机拔下来处理一条条消息。与人聊天,常常聊的聊的就没有结果了。不知怎的,突然很伤感。
我想大概是累了。只好伪装着保护自己,有时像患了忧郁症一样,会突然心情不好。 偶尔像患了自闭症似的,不想说话也不想动。别人问起,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不是假装沉默,只是无力诉说。

于是乎,当我找个人说话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可也还好,有郑先生。
郑先生,自学诗歌已有十年之久,写出的作品韵味十足。自始至终,着实令人羡慕。聊了些近况,最近有无读书之类的。聊天中涉及到我参加简书“日更挑战”的一些事宜。我想,关于写作——从一而终,从未辜负。
写作的平台多种多样,选择了简书和微信公众号的我,原本计划在微信公众号上优先发表,可由于某种原因,转向简书。似乎简书这一软件还不错,可即时修改更新评论,好的作品可适时投稿,更是满足了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一准则。相比之下,微信公众号上作品一经发表边无法作为参赛作品。可就算是这样,还是想做一个全新的平台,只属于自己的一个全新的平台。
除了写作的平台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文章的输出量。距离上次写作已有一段时日,时间长得让我有点质疑自己是否已经灵感枯竭,到了江郎才尽的境地。这对写作者是致命的,我也曾一度恐慌过,那种提笔欲写却又不知怎么开头,亦不知如何结尾的感觉简直糟透了。不怕写不好,就怕有内容却无法抒发出来。

写作能从多大程度上改变命运?
就拿韩寒来举例说明。
韩寒从1999年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起,他的名字就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热点。
后来,他因为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在留级后,再次挂科七门并在高一退学。
退学前,松江二中的老师问他:“你退学了,以后要拿什么养活自己?”
“稿费啊。”韩寒说。
他的回答引来一片笑声。
多年之后,这些老师都被韩寒实力打脸。
韩寒不仅用稿费养活了自己,还过上了比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
而他创立的“ONE一个”APP,不仅是广大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更是很多高学历、高认知人士的精神家园。
且不说,写作是为了养活自己,成为韩寒那样的人物。只是写作这件小事,无关其他,爱好而已。倘若如同韩寒一般,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很多次的写作在夜深人静之时,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清风拂动,都是撩起我心绪波动的根源。那一刻我会眺望夜空,静思冥想,与万物,与苍生,更是与自己的内心做最情真意切地交谈,谈到情动之处自然而然就幻化成了文字,心里便有了动笔抒写的冲动,于是,经过一番键盘的敏捷敲击,内心所想便演化成了文字的跳跃。恰好现在是2018年08月21日23:37,我终于把老师变成了我文章里的人,这一切,到这里,也终于可以画上句号。
写作就如人生,人生道路漫漫,蜿蜒曲折,看似遥遥无期。我们如沙漠中的行人,寻找着生命的绿洲。但这绿洲,如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你咫尺,它消逝。沙漠中,会迷失,会煎熬,但只要执着的坚持下去,就能找到那甜美的甘泉。
——后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