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伊始,春光明媚,一个大大的惊喜等着我。
3月9日,省级年度工作会议如期举行,我们通过远程平台观看。
上午8:00,我丝毫不知道命运即将馈赠礼物,迈着和平时无二的愉快步伐向二实验走去。
在门口碰到同事,我们俩互相调侃,时间卡的刚刚好,在可控范围内到达目的地。
愉快地坐在了一个美女身旁,窗外是学校的大操场,远远望去绿草如茵,孩子们自由奔跑,沐浴在春光里。
8:30会议正式开始,赵阳主任主持,略带磁性的悦耳男中音响起,会议也不一定都是枯燥无味。
顺便插个话,听报告的时候,受众是享受还是折磨,除了跟主讲人的内容准备有关外,那就跟他的语速语调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有的人喜欢四平八稳,有的人喜欢句句重音,总之那种没起伏的调调要么是催眠曲,要么是震楼器。
会议的前半程是五个地市分享。
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郑州教研室。无愧人家排第一,完全就是按照课题成果汇报的高标准来进行的。
把工作详细规划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炼一个精准的标题。我们写课题或者是论文也经常需要先搭建文章的骨架,那就少不了提炼小标题。
提炼关键词往往就代表了这个人的文字水平和系统思维能力。有人就是硬凑,顺口溜那样压个韵就好,跟主题搭不搭,那就管不了了。
有的人把重点放在提炼文章内容上,但是标题长长短短不太对仗,看起来也少了一丢丢美感。
像这样提炼的恰如其分的标题,我还是第一次见,写稿人也是高手。
实在是佩服。
坐在台下,却仿佛可以拥有上帝视角,默默在心中指点江山好不快意。
接下来是我们地市的领导在发言,那当然得大力支持。虽然小标题也不是那么精当,但好在内容详实,图片精美,排版也很精心。总体上看还是给人一种工作踏踏实实卓有成效的印象。
后面登场的这位,写稿人就不那么用心了,工作划分混乱,有交叉。小标题既不新颖,又不太能明白它概括的是哪方面内容。再加上这个工作,我们这做的也挺用心,对里边的大致情况就比较熟悉。难免会两相对比,觉得有些无味。
第四个登场的济源,工作亮点是作业设计改革。这是个比较吸引人的新颖选题,大家忙着拍照。毕竟幻灯片上都是对这个工作的概括性梳理,很有借鉴价值。
人家的工作确实也做得很细,还得到了教育时报等好多家单位的采访关注,肯定是做出成效的。只一点,他的稿子肯定是一位女性写的,选用的词语上渗透着一种柔美,与这位壮士的外型风格有一丢丢的违和。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还不知道那个惊喜离我越来越近了。
会议的下半程是领导在做总结,先肯定五个地市的优秀成果,再汇报去年的工作成效,接着展望今年的计划安排。
这时候音响系统好像出了点问题,声音听着不是太清晰。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是领导的讲话站位比较高,里面很多离专业性比较远的词汇。
没有考过公务员,很少研究申论,这些词语比较陌生,贯彻、落实、推进、计划、落地……也记不住,就这样听着听着走了神儿。
等我回过神儿的时候,就听见在讲“六双”。
从开始提双减到现在的双增、双提、双加、双考、双评。已经是六胞胎了,能说出来全的绝对是行家。
我的腰已经开始疼了,如果有老师站在台上,此刻我们肯定也像学生那样在凳子上扭来扭去。
终于,领导讲话接近尾声,家里的小伙伴发来微信,他已开始做饭了。我也开始想昨天挖的荠菜,是把它剁馅儿呢,还是摊煎饼?或者蒸着吃?
在我走神走的正欢的时候,冷不丁听到领导说,“**,今天参加会议这个活动,你写个通讯。”
嚯,幸福来的太突然。
我反应过来连忙推辞,那感觉就像是学生没认真听讲时,恰恰被老师抓了包。
难倒是会议开始对别人品头论足来了报应。
瞬间,荠菜也不香了。
扒拉着手机里可怜的几张照片,两眼发直。
内心还在嘀咕,好几个同事又是录像又是录音,为啥偏偏把可怜的我拎出来?难道是发现我刚才和同桌说了几句小话?
出门的时候是不是该看看黄历?以后开个会也要开的提心吊胆。
那什么,写,不能提前说吗?
同事抱了抱沮丧的我,开始无精打采的往家走。为了完成任务,不知道还有多少功课要做。
开会有风险,学习需谨慎,亲身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