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阅读9
认知原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学生思考什么就会记住什么。要想教的好,你需要认真考虑你的作业实际上会让学生想到什么(而不是你希望他们想到什么),因为那是他们会记住的事情。
记忆的重要性
现状: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上了一堂超赞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内容有深度,问题的难度设计的也恰到好处,还有清晰的主旨,可是上完以后,学生们除了记住一些笑点,几乎没记住多少有用的东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为什么会忘记分析:我们要记住的信息没有进入工作记忆平台,不能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或者是长期记忆已经遗忘,不曾进入长期记忆。
记忆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与我们的注意力有关,与我们对事物的情感有关,与信息重复的次数有关系,但这些都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与事物是否有意义有关系。你想什么就会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大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情,你可能不会需要再想它,所以可以丢弃;如果你真的在想一件事以后,你可能还会从同一个角度思考他。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95%的事物都和意义有关,而不是事物的外观或者声音,所以教师的目标永远应该是要学生思考意义。因此,要想学到知识(也就是进入长期记忆),他必须在工作记忆中稍作停留——学生必须注意到他,此外学生思考的方式彻底决定了长期记忆的内容。
一个案例:一位语文老师与一位家长的对话。
“老师,我孩子看了不少书,平日他要什么书我也马上去买,为什么他还是写不好作文呢?"
我说:"你看了那么多影视剧,请问演技有增长吗?”家长一脸懵。
我解释道:“你所以演技无增长,是因为你只关注人物和剧情,压根没注意表演技巧!换了巩俐在看,她可能在专业表演方面有长进。”
我继续道:“如果我没猜错,你们家孩子肯定看书时只被情节吸引,抱着看热闹甚至猎奇的心态读书,对语言、结构、构思、主旨等语文项基本忽略不计。他(她)注意的情节项,对写作影响不大,但他(她)忽略的几项却恰恰是写作所需要的。你说他怎么会有长进?"
其实我的一大段话,用“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可一言以蔽之。你想什么才可以记住什么,不想的东西是进不了长期记忆的。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思考意义”,让“想”真正发生,唯此才能使所学留存在学生记忆中。
好教师的共性
作者的建议是:内容不必切合学生兴趣,但教学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几个不断促使学生思考的大学教授的例子:
教授甲是个喜剧演员。他经常讲笑话,从来不放过任何用可笑例子的机会。
教师乙是个慈母。她非常关心人,非常直接,几乎成了监护人。但是她很温暖,所以学生还是很喜欢她,他们在背后喊她“妈妈”。
教师丙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几乎所有事情他都可以用他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课堂节奏比较慢,也很朴实,他个人爱安静,与世无争。
教师丁是个表演家。要是课堂里能放烟火,他也一定会点的。他教学的内容并不容易懂,但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想如何有趣的应用,很多时候需要用到他在家发明的设备。
这些教师都被认为能把无聊的内容变得有趣,能使学生思考意义。每种方式都适合使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习惯这些方式,这同个性有关。
教学方式是会被学生注意到的,但这只是使教师教学见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和学生间情感上的联系,不管是好是坏,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影响。好老师有两个条件都具备:他们可以和学生建立感情上的联系,也能够使内容有趣易懂。笑话、故事和温柔的态度都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是我们怎么确保他们在思考意义呢?这就要求教案中的要点环环相扣,让学生能够理解,从而记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