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24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24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3-25 07:37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 第四章:教训所在之执政岂能大无畏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道德会使人疯狂。

    易中天:实事求是地讲,变法之初的宋神宗和王安石,头脑都是冷静的,甚至考虑到了失败和搞砸的可能。所以,他们才决定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希望依靠制度而不是个人来实现富国强兵和长治久安。制置三司条例司成立一个月后,神宗询问进展,王安石回答:文件是起草好了。不过,如今要理财,就得使用能干的人。这样一来,天下就会以为朝廷重才不重德,只知道要钱不注意礼乐教化。然而很快,王安石就变得狂躁而亢奋。

    艺凡:因为什么亢奋?

    易中天:熙宁二年九月初四,青苗法颁布施行。对于改革的第一步,王安石他们当然高度关注。神宗甚至派出两个宦官实地考察,得到的信息是此法大得人心。然而几乎与此同时,批评的意见也排山倒海般地汹涌而来,眼看就要淹没那弱小的青苗。

    艺凡:反馈冰火两重天,不能不让他亢奋。为啥不一样呢?

    易中天:可能的事实是,青苗法本身有利有弊,实施情况也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差。李定他们看见了好的,而韩琦他们发现了问题。

    艺凡: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客观冷静。

    易中天:王安石却做不到,反而暴跳如雷。结果是什么呢?众叛亲离,就连最早将他推荐给皇帝的韩维也离他而去。王安石却不在乎,也不能在乎。

    艺凡:为啥呢?

    易中天:因为在他看来,他从事的是利国利民不同凡响的伟大事业,这种道德的崇高感、使命感和优越感,让他斗志昂扬无所畏惧。

    艺凡:道德,是王安石的鸡血针,甚至海洛因。

    易中天:司马光也一样。实际上,历史给了他机会,环境和条件也比王安石好得多。在他的阵营里,能对差役法一分为二的苏轼已经要算头脑清醒,范纯仁更是客观公正。

    艺凡:这时,哪怕他稍微冷静一点,事情也不至于像后来那么糟。

    易中天:可惜,司马光比王安石还要意气用事和只争朝夕,一门心思沉醉于反攻倒算,凡是王安石主张的他就推翻,凡是王安石废除的他就恢复。因为他身上流淌着一心为公的道德血液,眼中饱含着忧国忧民的真诚泪水。

    艺凡:悲剧就这样酿成。

    易中天:看来,恐怕要对道德唯一和理想至上的文化传统做出深刻反省了。道德当然是必需的,却不是唯一和首要的。真正好的政府还要科学、民主和法治,这些都比清廉重要。政治家就更是必须审时度势,不能因为动机纯正而一意孤行。

    艺凡:同样,之前的“不合作主义”也未必可取。

    易中天:毫无疑问,不合作本身并没有问题。作为个人,谁都有权利不予合作,作为政治家却需要慎重考虑。

    艺凡:宋代政治是开明的,表现就是皇帝与士大夫的共治天下。有此前提,留在朝中抗衡岂非更好的选择?

    易中天:但是司马光做不到,因为他要坚守道德立场,占领道德高地。

    艺凡:结果,君臣可以共治,士大夫却不能相容。

    易中天:结果,皇帝倒是没有独裁,宰相如王安石和司马光反而成了独裁者,岂不滑天下之大稽?结果呢?离皇帝独裁也只有一步之遥。事实上王安石变法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共治天下变得越来越难,最高权力受到的制约也越来越少。因为变法原本就有集权倾向,党争则更是便宜了皇权。何况祖宗家法只是政治规矩,不是政治制度。

    艺凡:显然,政治文明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心理保障。人是要有敬畏之心的,掌握了公权力的就更是如此。你可以不信上帝,也可以不信天命,但总得有所敬畏有所不为。什么都不怕,那才可怕。

    易中天:有敬畏才有底线。所以,司马光终其一生,都只会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不会进行人身攻击。到宰相变成连自己性命都不在乎的章惇,情况就开始急转直下。再到胆大包天底线全无的蔡京,则不可收拾。

    艺凡:这一切,王安石可曾想到?

    易中天:恐怕想不到,他已经完全被自己的大公无私和无所畏惧陶醉了。这当然是我们无可奈何的事情。

    艺凡:问题在于,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就当真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目的是个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mi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