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年出生,至今已经546年,卒于1529年,57岁。他是明代人,在明代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能文能武,他的心学思想体系非常有名,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心学的创始人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也常说陆王心学。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将平日的对话、语录、书信等整理集合成书而成,这成了学习王阳明思想的经典。
之前读过2遍传习录,时间有点久了,但是一直没有记录学习笔记,特此开始记录,结合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感悟来重新学习一遍。
心学的核心概念是心,就是心脏的那颗心,如何重建心体,发明本心,是心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和心学对应的,是理学。理学是北宋的程颢(hao)和南宋的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理学在前,心学在后。
理学主张性即理,主张去探求外部事物的道理,并使其作用于自身。格物致知是理学最有名的说法。而心学主张心即理,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比如一个桌子,是因为你的心赋予了他是一个桌子。
在说到知和行关系。理学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将知和行是分开看的,虽然两者也相互交养,但终究以知为先。而王阳明认为不能将两者分开来看,他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关于这个知行合一,王阳明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意思是见到美色自然会喜欢,闻到恶臭自认会厌恶,并不是将见到的活动与喜欢的感情分开来。
关于致良知,王阳明曾说到,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良知”这个概念来源于孟子。《孟子· 尽心上》里说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意思是说,人还没经过思考和考虑,就本原地知道的东西,就称之为“良知”。
理学将致知理解为在事事物物上探求物理,而王阳明认为致知就是致良知,这里的致不是探求的意思,而是推行的意思,将良知推行到万事万物,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人很多人读书,学习知识,学到的其实都是虚的,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你才算是真正学到了这个知识。
这让我想到了打扫卫生的问题,扫地谁不会啊,可是真正的要扫起来,很多扫的标准都不合格,也有不愿意扫的,所以公司的值日规范,基本每次执行的都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一个打扫,也有知识,也有很多学问,比如5S原则,很多人就不知道5S原则,也有很多知道了,但是做不到,这就是实际还是不知道,因为没有真正体会过。
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扫地,5S原则我也没搞清楚,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改!
期待更多伙伴参与石榴合伙人平台的建设,欢迎加微信详聊,微信号:15801589087
石榴科技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互联网产品+定制化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以产品为基础,满足客户百分之90的需求,同时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产品包括三大方面:电商系统、精准营销系统、管理系统。
因此我们能帮助客户:精准获取客户、增加产品销售、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业务涵盖:小程序、微信公众号、APP、Web、CRM、OA、ERP、阿里巴巴钉钉、营销推广、竞价排名、品牌官网、网上商城、天猫京东代运营等等,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服务。
服务过的行业包括:家电、零售、快消、教育、汽车、传媒、房地产、政府、互联网、医药、商贸。
石榴的模式:自有产品+代理产品+解决方案+合伙人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