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讲下这一文,指的是颖川人士戏志才,曹操自洛阳逃回家乡陈留起兵反董卓时,就请戏志才参与谋划,是位足智多谋之士。可惜的是天命不长,很早就过世。之后,荀彧才又向曹操郭嘉。《三国志》魏书中对戏志才此人着墨不多,寥寥几十言便描述完了。没有单独为他立一篇传记,只是在郭嘉的传记中有提及。曹操对戏志才特别倚重,认为他是个能谋划天下大局的人才。
反而戏志才相关的记载,在《世语》、《杂记》之类野史中描述相对要详细。其中有记载: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后,祸乱汉朝宫廷内处。原来看重曹操,还升他做了骁骑校尉。演义中讲的是曹操借宝刀去刺杀董卓,从各种史料中看,这是完全没有的事,纯属小说家的文学构思。曹操真正离开洛阳回乡举兵,正是听了戏志才的一番高见后,才下定决心。戏志才这样分析的“董卓贪婪、残暴、不施仁义;这样的暴虐之人将来必定会死在小人手上,此人不足道哉!应该坚决反对董卓,以成就大业,而且声名将传闻于天下。
随后,曹操与戏志才等几个离开洛阳,遭到董卓的追捕。在路过中牟县时,被人认出的事抓获。戏志才给曹操献计,让他在上堂后,面见县令时要对其讲明大义,反而会逃过此劫。曹操听其言,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述自己如何反感奸贼董卓之后,县令深感忏愧,佩服其勇气,未向上交出他们,反而将曹操、戏志才一众释放。
之后是一众逃亡之人来到曹操父亲的友人吕伯奢一家,因误会将吕家全家给杀了。戏志才感到曹操其行为不太符合自己的理念,对曹操很失望,便悄然离去。后世小说家在描述此段情节时,将戏志才换成了陈宫。回乡后的曹操开始招募勇士、英才,荀彧向其推荐说颖川的戏公有大才,其才智远超自己。曹操听闻后言”莫非是戏志才?如是,我当亲自去拜望请贤“。其情节与大家熟知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的故事不相上下。曹操也顾念天下苍生为说辞,终于感动戏志才。此后,曹操每次见戏志才都是长跪请教,给戏志才的待遇如同自己一样。这在曹操一生中,如此看重一个谋士,戏志才是唯一的。
再说一将是哪位,蜀汉阵营的武将陈到,对这名字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因为《三国演义》对陈能也是只字未提,还有其麾下的一支军队白毦兵,也是不见其踪迹。陈到,原是三国时期的豫州汝南郡人,现今为河南驻马店平舆县。公元194年,刘备被徐州陶谦举荐任命为豫州刺史,二年后,刘备与吕布相争,丢掉了徐州投奔曹操。曹操又让刘备任了豫州牧,表面风光也没实权,只能呆在许昌。因衣带诏之案而事发,曹操率军攻击刘备所占据的徐州,刘备敌不过又去投奔袁绍。正是在此期间,陈到来到刘备麾下效力。
此后,一直跟随刘备转战南北,在刘备取得益州、汉中称帝时,将陈到任命为护军统率,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刘备与东吴的夷陵之战,蜀汉军队遭致惨败。傅彤率军断后,掩护蜀军撤退。傅彤力战而死,陈到欲为傅彤报仇,在白帝城百里之外,一个叫猿臂角的小镇,率麾下七百白毦兵,单凭这支蜀军中的精锐,挡住了气势正盛的东吴近万人发起的进攻。每人一支矛、一把朴刀,以几乎是一比15的悬殊军力,杀的东吴军队丢盔卸甲。如果没有陈到,及他麾下这支精锐的拼死血战,刘备后面是否能逃到白帝城还两说。
此后,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时,又任命陈到为永安都督,率白毦兵驻守在巴东郡。其意图便是为了重点防备东吴,有了陈到及白毦兵威名,东吴对蜀汉的觊觎之心也就淡了。这也符合诸葛亮一贯的处事风格,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对这支军队的评价是:“西方上军,乃先帝帐下的白毦兵也”。
后世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多来自于各种民间艺术及《三国演义》。而这些作品中,对上述中的一文、一武,一支特殊军队白毦兵,不见踪迹。所以,就算是对三国很熟悉之人,如果没有听说戏志才、陈到,外加白毦兵,便算不上真正了解三国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