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波疲惫地对她妈说:“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但她妈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没有人一跳八丈高指着她破口大骂了。
春潮汩汩流淌,包裹着郭建波和男人、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与英子眼中的婉婷。
1
借用宣传海报上的那句话,这篇文章围绕“关系”一词展开。母女关系,婆孙关系,男女关系,等等。
《春潮》的核心是“母女”。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大多数评论都自动代入建波,所谈论的母女关系往往侧重于郭建波和她母亲。但事实上,婉婷和建波也是一对母女。然而大多数评论提及这一对关系时,通常都是借此为另一对母女的互动作出解释。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这句话被很多人用在建波与母亲身上,但这何尝不是婉婷与郭建波的关系。
婉婷,不应该被忽视。婉婷,也不只是一个狡黠可爱的调停者。那么,她与母亲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是朋友式的,是不安的,是可以依赖而非必须依赖的,是随时可以接受母亲缺席的。最重要的是,同样由于缺失父爱而带有某种不安。
所以她过早成熟,过早懂事。然而,片尾她却拉着崔英子,见证了她回归母亲怀抱的瞬间。她挣脱不开这种关系,她在被姥姥催促时锤爆贡品水果的行为,证明她与那个把烟灰点在饺子皮上的妈妈,具有同样的叛逆基因。
2
郭建波缺失父爱,又缺失母亲的关怀,从母亲的哭诉中看出,她也没有受到过姥姥、姥爷的关怀。而婉婷尽管缺失父爱,却没有缺失郭建波对她的尊重与关心,亦享有姥姥虽占有欲极强但仍相当关切的爱。
她看懂了母亲与姥姥的战争,并三番五次聪明地浇灭战火。但她难道不会疑惑,这样的战争缘何而来吗?于是姥姥的哭诉有了存在的意义。原来,她来自于她母亲向别的男人寻求安全感时的意外。
而这种意外的根源,却是姥姥对姥爷的恨。这种恨赶走了姥爷,也杀死了妈妈的安全感。那个口碑低劣但对建波极好的父亲,永远缺席了。建波独自面对母亲的仇恨与埋怨,婉婷则负责缓解二人之间的冷硬气氛。
而在不断的左顾右盼时,婉婷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3
婉婷身处春潮之中,俯身即可触碰潮水,但却没有完全被包裹。她与母亲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她的未来已然不再完全受控于母亲——事实上,郭建波也绝不会成为一个控制欲强烈的母亲,因为她自己就深受其害。
只是婉婷为什么一定要牵着崔英子来呢?
这更像是一场见证。
二人身着演出服,手牵着手奔出礼堂,来到河边,这本身和四处蔓延着的潮水一样,带有脱离现实的荒诞感。更奇怪的是,英子只站在岸上看,下水的只有婉婷一人。这不太符合小女孩做事喜欢结伴嬉戏的天然心性。
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婉婷需要一个人来见证这场春潮与她的拥抱,而这个人,就是享受着父爱的崔英子。
婉婷曾见证英子被父亲疼爱的样子,反过来,英子也需要见证没有父亲的婉婷,是如何在上一代母女的战争中实现自我救赎。她与建波紧密联系着,但她不会再像妈妈一样受到母亲带来的伤害了。
4
电影开篇,水是郭建波放的。电影结尾,站在水中的人,成了婉婷。
所有人低头看着流淌的春潮,仿佛看见曾经躺在母亲子宫里的自己。春潮象征着个人突破与母亲的联结,真正进入世界当中。春天的潮水是带着希望的,是向着远方的未知而去的,从不知名的地方流淌下来的透明的潮水像极了破了的羊水,正预示着新生命即将与世界亲身接触。
这部片子毫无疑问是对女性的叙述,只不过更集中地把视线聚焦于原生家庭中的母女关系。就结局而言,导演没有试图给出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建波与母亲的僵持结束于母亲的昏迷不醒,那么婉婷呢?
婉婷的存在往往被用作阐释建波与母亲的关系,或者直接被忽略。但她才是三个女性当中的未来。她的走向,其实就是这两段母女关系的结局所在。
长大后,她一定能懂得妈妈曾经的痛苦,因为她们都失去了父亲。妈妈因此而没有安全感,甚至会为了寻找男人留她单独在家。然后呢,未来的她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在姥姥和妈妈的影响下,她又会对父亲,乃至于男性,怀抱着怎样的态度?或许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更隐秘的问题。
女性从来都需要向前看。上一代母女,下一代母女,永远有着不同的特质,也面临着迥异的选择。彼此割舍不断的联系,注定了未来一定受到过去的裹挟。
在裹挟之下,女性进入社会,如同潮水一般蔓延,周而复始地带来相似的或迥异的故事。这暗示着《春潮》希望背后的轮回,也是“母女为何”这个问题的一种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