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同事,在朋友圈里吐槽了一下,说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十年如一日,不知道成就感在哪里。
我们留言互动了两三轮之后,也就十几分钟时间,同事删除了这条信息。
我不知道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但我曾经有过和他一样的感受:入咨询行业的第一年,那时候我还是个咨询小白,到了项目上,当时管着我的是一个比我小三岁的资深咨询师。
年龄不是问题,这个是论经验的事儿,但他在管理上采用的办法,让我有点疑惑:每天紧紧盯着我们的通勤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们早上7点钟从驻地出发去吃早饭,然后连续工作,直到晚上11点左右,他会说一声“今天就到这里吧”,然后一起回去。
那段时间,每天近16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让我觉得有点难受。有时候,整栋办公楼就只亮着我们项目组所在办公室的灯,而甲方的正常下班时间是下午5点。我就问: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工作到这么晚?应该想办法提高效率才是。得到的回答是:这是我们团队的传统,我们是一支以奋斗精神为特色的队伍。
那一年,在3个月的项目中,我没有看全过一本书,也没有提升任何的其他技能。除了每天机械地重复地做同样的工作事务之外,自己觉得只有体重在增长,其他方面没有得到成长。
后来,我接单时都会先问一句:每天是否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如果没有,那就宁可不接。
为什么我如此看重下班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那是我的学习时间,那是我的成长时间。如果没有这个时间,我根本不可能不停地打怪升级,让自己不断地获得更多知识,懂得更多道理,收获更多快乐。
多年来,下班后的这几个小时,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时间。简单捋一捋:
这是每天的亲情时间
上有老下有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和父母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花时间来维护的。为家人,脱下西装,系上围裙,洗手作羹汤。中餐西餐都上手,饺子包子饼子面包饼干样样行,这时候,留住的不单是家人的胃,传递的更是亲情的温暖。
这是每天的学习时间
作为咨询师,一年读个100本书不算多。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思考解决方案、做PPT展示。我的自我要求是每天读书1小时,备课讲课10分钟,写1000字输出学习内容。
这是每天的修身时间
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多少总要爱好一点,学会一点。静以修身,修身养性是个持续的工作,每天做一点,天长日久,既让生活多了些趣味,也让自己活得恬淡通透。
这是每天的锻炼时间
长时间的久坐,肩周、腰臀部都是受力点和受累点,让它们换种姿势活动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乎,跑步或快走3000步、2分钟HIT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短时间撸铁等,都有助于身体的强健。同时,运动能产生内源性大麻素,让人情绪积极、食欲增加,还会带来快感。
这是每天的跨界时间
斜杠青年也好,斜杠中老年也罢,只要斜杠了,至少说明你在心态上是积极地在拓展自己的边界的。工作时,为了效益最大化,让一个人重复做专业内的那一亩三分地,对组织来说是最高效的。既然如此,组织培养你,让你参加培训,甚至鼓励表扬你,也都是为了强化你在专业领域内的深耕细作,成为那一块的专家里手。但是,社会变化如此之快,我要是一直安心做一开始的通信工程师,那么此刻可能我在某一间机房做着维护,也可能早就被年轻的小鲜肉工程师们淘汰了,毕竟在通信业一线的中年女工程师很少见。事实是,此刻能在电脑前敲字,全依赖于当初的不满足现状,作为一个工科生,愣是跑去跨界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在不同的领域体验生活和工作的多种可能性。
很想对我的同事说:成就感来自于多个维度,善待自己,从拒绝长时间重复劳动开始。但既然他删除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