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早些年就知道了这部小说,但我只是了解了一下余华的人生经历和泛读了一下这本书,并没有仔细深入的阅读和感悟这本书。前些天我在网上偶然的一个机会,看见了一个网络写手在总结《活着》这本书揭示的深刻含义时,写到,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我顿时就意识到,那我们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我想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争名夺利、爱恨情仇,那我们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活着》 主要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通过阅读和品味这本小说,我知道了其主人公福贵的人生是艰难坎坷的,我也明白了福贵周围的亲人都在生命无常的规律下遭遇意外而逐渐离开人世,我也理解了像福贵这样的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是多么不容易啊!在这本小说的结尾,福贵周围的亲人都在遭遇了人世间的非同寻常的磨难后,无奈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通过对福贵命运的感慨和对福贵苦难人生的同情,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人生。我也是像福贵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我的人生经历也是比较艰难曲折的,我出生的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我们的吃穿住行都比较困难,那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第一要义是生产粮食让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因此,在那时我们大部分中国人的首要目标是活着,根本谈不上经济发展和精神健康问题。我也经常听父亲说,他们出生成长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物质条件更加落后,特别是粮食生产和供应特别紧张,那时的人们基本上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明天吃什么呀这类问题,可以说真的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饭啊”。
我国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物质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周围的普通老百姓家都不会因为吃饭这种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发愁了。我发现我们现代人虽然都不愁吃穿了,但都觉得生活比较紧张、压抑和郁闷,很少有人觉得我们不愁吃穿了而知足快乐的。我想,无论在过去物质条件非常贫乏的年代,还是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管外面的诱惑有多少,不管自己的欲望有多大,我认为我们知足而快乐地活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