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点经济学的几个理论,就试试这些原理的效果。损失厌恶,行为经济学通过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发现人的具有损失厌恶这个心理机制,损失厌恶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失去某些东西,或者感觉失去某些东西时,会产生强烈的厌恶,不满,排斥的心理,从而会做出一系列的行为来减少,使这种心理消失。
人的这种损失厌恶的心理机制,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保持稳定。
研究这些心理机制究竟有什么用?行为经济学家们给出了答案,当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的心理机制的运行模式,就可以采取方法去规范,控制自己认为不理性的行为,思考这种的心理机制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有助于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决定。比如,为什么我会买这么多用不着的东西?为什么轻易就花了很多冤枉钱?为什么总是做看起来省时省力,却很没意义的事情?
人的这么多方面都是形成自己的行为的原因,最会利用和最理解损失厌恶的是商家,一般优惠券,买一送一等等这些促销活动,都是商家基于人的损失厌恶的心理的机制制定出来的,最了解人心理和人性就是商家,比如我今天买了洗发水,拿到快递了,拆开快递一看,里面就放着一张卡片,卡片上就有优惠红包,一共150元,红包分为有门槛的和无门槛的,一般看到优惠券,这种大额的,就会去用,再次购买洗发水。
因为错过这个时效的优惠券,以后再去买洗发水可能就要贵很多,所以为了便宜点,就会去买。
这是对未来预期消费的分析,得出现在消费更划算,也是损失厌恶心理,因为不想花更多的钱去买,就可以现在买 ,用优惠更便宜点。
商家实在是精通消费心理和行为经济学的专家,再比如,双十一的大促销也是利用了损失厌恶心理机制,双十一的东西虽然不排除命增暗涨的东西,基本我平时用的东西都会有大幅度的优惠,这是我对这些产品平时的价格熟悉的情况下,才很清楚,双十一他们是真的降价了,所以双十一的时候买确实比平时要划算很多,为了不花平时的价格买到东西,为了优惠反而买的更多,这就是因损失厌恶带来的不理性的后果。
从积极利用损失厌恶的方式来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再就是会让事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哭个不停,你和孩子说,只要他不哭,就可以奖励他一个糖果,这样的没什么效果,孩子还是在哭个不停。如果你换个方式,跟孩子说,你要是再哭,你的糖果就没有了,这样的话,他立马就不哭了。
所以人们自己首先意识到这个损失厌恶心理机制十分重要,除了可以避免让自己变成买买买的剁手狂,还是一种处理事情的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