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春秋时期的战俘是正义凛然、一身傲骨的;春秋时期的战士也是有风采、风骨和风度的。
春秋时期战争更像竞技体育,只要决出胜负就各自收兵。
那时的战争时间很短,原则上只有一天。比如城濮之战,就只打了四月初二这一天。春秋时最短的战争甚至只有一个早上,叫"翦灭此而朝食"。
战争的地点,则一般在国境线上。我们知道,封邦建国是要划定国境线的,叫"封疆"。国境线叫"疆",所以战场叫"疆场"。国境线在"野",所以战争叫"野战"。
野战并不粗野,更不野蛮,而且事先要宣战。宣战要派使节,国君统帅不能亲自出面。但使者宣战,却又必须以国君或统帅的名义。态度,当然是客客气气;用词,也都是外交辞令;称谓,则极其讲究。不宣而战,是战国时代才有的。那时正如孟子所说,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恨不得把对方赶尽杀绝,哪里还有什么礼仪?
春秋的战争,却极讲礼仪,甚至有打到一半停下来行礼的。礼,比胜负更重要。
讲礼仪,就讲规则。第一条,不斩来使。使节无论职位高低,任何时候都神圣不可侵犯。第二,不以阻隘。就是不在险隘的地方阻击敌人,一定得在开阔地带堂堂正正地进行决战。第三,不鼓不成列。就是对方阵势摆好之前,另一方不能击鼓进军。第四,不重伤。就是格斗的时候,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如果对方已经受伤,不管伤在哪里,都不能再来第二下,应该让他回去治疗。第五,不擒二毛。就是不能俘虏花白头发的人,应该让他回去养老。第六,不逐北。就是敌人败退时,不能追。追也可以,五十步为限。所以在春秋,五十步是可以笑一百步的。因为跑五十步就安全了,你跑一百步干什么?
如此绅士风度,堪比奥林匹克。
这些游戏规则,是谁在什么时候制定的?不清楚。它们都得到了严格执行吗?也未必。但可以肯定,这些规则在战国时期便被破坏得一干二净。因为在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兼并他国,当然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大规模不眨眼地杀人,打歼灭战。这个时候,谁讲礼仪,谁就是找死。
春秋则相反。战争的目的说得好听是维持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说得难听点,也不过争当江湖老大。老大可是要以德服人、以身作则的,事情就不能做得太过分。这样的战争,自然列阵如球赛,宣战如请客,交手如吃饭,格斗如竞技,温文尔雅,最多温良恭俭而不让。
军事奥林匹克,只可能在春秋。
春秋和战国,战士也不一样。春秋的是君子,战国的是小人。
这里说的君子和小人,是阶级意义上的。换句话说,君子即士人,是贵族;小人即庶人,即平民。如果参加战争,则贵族叫"士",平民叫"卒"。士,既参战也作战,所以叫"战士"。卒,参战不作战,只是跟着跑,所以叫"走卒"。走,在古汉语中就是"跑"的意思。战士和走卒,是两码事。
春秋时期,士参战也作战,卒参战不作战。战士是高贵的、体面的、有尊严的,也是骄傲、自豪和快乐的。
而且无论国君、大夫,还是一般的士人,只要上阵,就是战士。因此,一个贵族男子如果不能从军,就是奇耻大辱。相反,平民成为战士,则是极大的荣耀。当然,他们必须表现优异,而且仅限于在农民中选拔。地位更为卑贱的工匠和商贩,是没有资格的。
春秋时期,好男才当兵。战争,是贵族的游戏。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95807/fa7b9bbe13cbe06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