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一个亲切的名词,无数游子思念她,无数文人讴歌她;家乡,千古的话题,万般的眷恋;家乡,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每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
家乡在一些人的嘴上,在一些人的脑海和心里,在一些人的的血咏和骨子里。那些留守家园的人,真正的农民,在农村有住房,有承包的土地,有老有小有牵挂,他们有的搞种养殖,有的搞农付运输业,有的搞干部农技服务三农,这些人的家乡就是生活日常,每天谈论的都是家乡的人与事;有些人通过各种途径离开了家乡,融入了城镇,但是离家乡并不远,人际交往还在,经常回去,这部分人的家乡就活在心里,经常回忆在脑海里,出现在梦里;有的离开家乡走的很远,有的到了海外,这部分人大多有学识,有闯劲,大多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有的从政当了大官,有的经商干工程成了大老板,有的搞技术搞科研成了高端人才,这部分人因为事业重、工作忙、路途遥远,家乡便渐渐疏离了。然而恰恰是这部分人思乡情结最重。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乡的份量与日俱增,逾是回不去,逾是思念、怀念。家乡似有魔法,逾是离的远,吸引力逾强。饶是意坚如钢,仍抵不过内心的柔软,心灵深处的眷恋。在外的人有很多无赖,对家乡的思念长久后化为了执念,慢慢就融进了血脉融进了骨子里。
我们说家乡观念就是家乡文化,家乡文化就是根文化。根文化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根,根本,这个根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农耕生活产生的,不断传承和延续的,根文化不可能断结,只会发扬光大,因为每个人都要吃饭,而粮食生产最基夲的条件就是人和土地,人通过各种工具进行农耕。现在叫现代农耕,以后也许叫超现代农耕。
家乡元素很多,那么到底根指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农耕需要人与土地,而人就是最初的那个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因此,父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根,父母在那里,那里就是家乡。我把父母比喻成树,树通过根汲取土地营养成长并孕育种子,种子成熟后落地生根发芽,有的种子被动物或风带到很远的地方,也能生根发芽,或能更好的生根发芽,而人通过父母在土地上劳作收获养活自己并孕育后代,后代在家乡成长生活,也有远离家乡的,跟树一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繁衍。
所谓落叶归根,并不是所有出去的人一定要回家乡,而是把思念、感恩、回报给家乡,当然有条件回家乡养老,那是最好不过的。
我们迷恋家乡,思念父母,赡养父母即是孝;我们迷恋家乡,回报家乡,感恩那块养活我们并承载我们所有的快乐和辛酸的那块土地即是仁。孝和仁即根文化的魂,我们每位中华儿女要守住这个魂,不要在经济发展中弄丢了她!
网友评论